[實用新型]手機音頻測試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16674.1 | 申請日: | 200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572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姚民慶;劉錦江;劉時鍇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1/24 | 分類號: | H04Q1/24;H04M1/02;G01R31/00;H04B3/4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創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燕 |
| 地址: | 518119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機 音頻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手機生產過程中測試用的機械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手機音頻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手機作為一種現代通訊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因此,手機的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同時人們對手機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手機的性能測試成為手機生產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手機測試中,電路上通常使用本身的連接器進行采點測試,而連接器的公端與母端的配合是有一定緊度的,這些操作又要通過人工來進行,如圖1所示,當連接器的某根針因為擠壓損壞或連接器塑料件變形也就導致了連接器的報廢,測試端的連接器經常的更換,增加了手機測試的成本并且造成誤測。在音頻測試上,手機音頻信號的采集裝置結構有很多形式,由于測試過程中需要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擾,通常設計隔音箱體把手機治具及電路連接部分罩入其中,這種形式常導致結構復雜,體積龐大,操作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種手機音頻測試裝置,成本低廉、結構緊湊、體積小、操作簡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機音頻測試裝置,包括用于承載被測手機的治具主體、連接器定位裝置和探針測試裝置;所述探針測試裝置包括探針和探針電路板,所述探針和探針電路板電連接;所述連接器定位裝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治具主體上且位于被測手機的連接器伸出的位置,所述支座上設有用于放置被測手機連接器的連接器卡槽,所述探針測試裝置用于通過探針與被測手機的連接器相接觸以向被測手機提供電信號;所述治具主體上設有用于與被測手機的揚聲器位置相對應的話筒定位塊,所述話筒定位塊內設有用于拾取揚聲器聲音信號的話筒。
所述探針測試裝置還進一步包括探針固定裝置,所述探針固定裝置固定在治具主體上,所述探針固定在探針固定裝置上且伸向連接器卡槽。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是:還包括用于在被測手機裝卡定位后覆蓋手機揚聲器的揚聲器密封蓋,所述揚聲器密封蓋可轉動地固定在治具主體上。
所述揚聲器密封蓋上設有環繞被測手機揚聲器的隔音棉。
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是:所述連接器卡槽的形狀和大小與被測手機的連接器相同以便將被測手機的連接器固定,所述連接器定位裝置還包括用于覆蓋連接器卡槽的槽口以壓緊連接器的壓緊器,所述壓緊器可轉動地固定在支座上。
還進一步包括限位調節螺釘,所述限位調節螺釘一端可旋轉地固定在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探針與定位卡槽組合成類似電源插座的裝置進行測試,當手機連接器插入時與卡槽內探針接觸連通整個電路,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結構緊湊、操作簡單、可靠性好、成本低。
2)在手機音頻信號收集及隔音避免干擾上,本實用新型沒有采用龐大的隔音箱體裝置而只對手機揚聲器及拾音話筒部分包裝密封從而使結構簡單、成本降低、操作靈便。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被測手機連接器部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側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A-A剖測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A-A剖測圖的B部分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是被測手機連接器部分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手機音頻測試裝置包括治具主體1、連接器定位裝置3和探針測試裝置2三部分。
所述治具主體1上設有用于與被測手機的揚聲器位置相對應的話筒定位塊11,所述話筒定位塊11內設有用于拾取揚聲器聲音信號的話筒12,如圖4所示。
所述探針測試裝置2包括探針21和探針電路板22,所述探針21和探針電路板22電連接,如圖5所示。
所述連接器定位裝置3包括支座31,所述支座31固定在治具主體1上且位于被測手機的連接器伸出的位置,所述支座31上設有連接器卡槽32,所述連接器卡槽32的形狀和大小可設計為與被測手機的連接器相同,以達到零配合,以便將被測手機的連接器固定,連接器卡槽32采用尼龍材料。所述探針測試裝置2用于通過探針21與被測手機的連接器相接觸以向被測手機提供電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166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