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16085.3 | 申請日: | 200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641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林秦;李作坤;何志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 | 分類號: | G02F1/1335;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創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耀純 |
| 地址: | 518119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光 反射 彩色 液晶顯示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反射式STN-LCD或CSTN-LCD采用兩偏光片與夾在其中的液晶層以及位于底偏光片后面的反射層光學系統,如果再配有彩色濾色片,就可以實現彩色顯示。在這種光學系統中,由于入射光和反射光都需要在兩偏光片、液晶層、彩色濾色片以及底偏光片后面的反射層中通過很長的光路,因而反射率低,理論最高反射率為33%,并且會造成視差,視差的存在會導致色純度更差。為了避免這種視差,同時提高反射率,各種模式的反射顯示器被開發出來,如無偏光片的賓主式反射液晶顯示器件,反射式TFT液晶顯示器件,其中單偏光片反射式液晶顯示器件格外引人注目。單偏光片反射式液晶顯示器件簡單結構以及光學原理如圖1所示:入射光8通過唯一的偏光片1,經過雙層雙折射膜2(光學補償膜)、內側帶有ITO電極的第一玻璃基板3、液晶層4、彩色濾光片5、內側帶有ITO電極的第二玻璃基板6,然后通過反射層7反射作用,將光經過相反的順序依次通過以上層反射出去,形成反射光9。通過減少雙偏光片反射液晶顯示器件中的底偏光片,同時還可以將底偏光片下的反射層從面板外部移入第二玻璃基板之上,形成內反射,即入射光不經由第二玻璃基板的下界面反射,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解決視差問題,并能顯著提高反射率,理論最高反射率為41%。但是使用單偏光片反射模式在光學上會面臨較為復雜的相位補償問題。當光經過偏光片-1/4波片-反射板-1/4波片后,偏振狀態恰好轉了90度而被完全吸收。一般采用在偏光片上貼附光學補償膜來達到這個目的,而且需要使用雙層雙折射膜光學補償膜來實現,但是每層補償膜有兩個參數,加上偏光片和液晶盒的參數,需要綜合調整以上參數才能確保顯示器的顯示性能,往往難以做到各方面性能都比較優越和穩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了一種具有高反射亮度和顯示對比度的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液晶層和反射層,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間密封有液晶層并構成液晶盒體,在第一透明基板的外側板面設有偏光片,所述偏光片靠近第一透明基板側帶有單層液晶補償膜。
優選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沿入射光方向依次設有:ITO導電膜、OC緩沖層、濾光膜層和黑色矩陣層,所述反射層位于濾光膜層與黑色矩陣層之下。
優選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只設有ITO導電膜,所述反射層位于ITO導電膜與第二透明基板之間。
優選的,所述液晶補償膜的扭曲角度θ為170至190度,右旋扭曲;液晶補償膜的光學補償值為660至760nm,所述液晶盒的扭曲角φ為240至250度,左旋扭曲;液晶盒的光學延遲量為780-860nm;偏光片的光學吸收軸與X軸所成角度為α,液晶補償膜的前扭曲角與X軸所成角度為β,第二透明基板的摩擦方向與X軸所成角度為γ,滿足:β-α為20至30度,α-γ為55至75度。
優選的,所述反射層為反射金屬薄膜;所述的反射金屬薄膜為鋁膜、銀或鋁釹合金金屬薄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了單層液晶補償膜作為光學補償,因此光學設計與雙層光學補償膜的單偏光片反射式液晶顯示器件的光學設計相比大大簡化,同時光損耗減少,可以提高反射光亮度,顯示顏色更加鮮艷。
2.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液晶顯示器采用單層液晶補償膜和單偏光片,使得顯示器的厚度變得更薄。
3.本實用新型還通過試驗確定了顯示器中各器件的參數范圍,進一步確保的顯示器的顯示性能的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件顯示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液晶顯示器件結構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液晶盒參數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單層液晶補償膜參數原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偏光片參數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160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網絡音樂下載機
- 下一篇:計算被拍攝物體的距離及其實際尺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