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重型汽車后驅動橋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10783.2 | 申請日: | 2006-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60908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紀愛師;紀奕春;黃加顯;王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06 | 分類號: | B60T1/06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濱生 |
| 地址: | 266109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型汽車 驅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驅動系統,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于重型汽車的后驅動橋。
背景技術
隨著公路狀況的改善,特別是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和物流業對車輛性能要求的變化,重型汽車使用條件對汽車通用性的降低,因此,重型汽車不必像過去一樣,采用復雜的結構提高通過性,重型汽車驅動橋技術已呈現出向單級化發展的趨勢,使得驅動橋的傳動比向小速比發展,單級減速驅動橋是驅動橋結構中最簡單的一種,制造工藝簡單,成本較低,是驅動橋的基本類型,在重型汽車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重型汽車的驅動橋的制動方面采用鼓式制動器,鼓式制動是傳統的制動方式,它的缺點如下:1、由于材料和結構的原因,制動鼓摩擦受熱后摩擦系數減小,制動效能不穩定。2、制動鼓的尺寸和質量較大,增加了整橋的質量。3、制動鼓熱膨脹后,使制動鼓與摩擦片間隙增加,導致制動踏板行程過大。4、整個制動鉗是包絡在制動鼓內部,散熱性能不好。5、鼓式制動的輪胎螺栓除了要連接輪胎外,還要起到固結制動鼓于輪轂上的作用,所以輪胎螺栓要受到更多的剪切應力,容易損壞。6、傳統的輪轂支撐軸承的潤滑一般采用半固態潤滑脂,這種潤滑方式有一定的缺陷,由于潤滑脂沒有流動性,故輪轂軸承得不到充分的潤滑,且傳統方法因為沒有在輪轂上開加油孔,所以要拆下半軸和整個輪轂總成然后再加注潤滑油,步驟繁瑣且耗費工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重型汽車后驅動橋,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即摩擦系數降低,散熱性能不好,尺寸大、質量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本實用新型重型汽車后驅動橋,其包括制動裝置,所述的制動裝置包括制動輪轂和制動器,所述的制動器采用盤式制動器,所述的盤式制動器包括制動盤,所述的制動輪轂為盤式制動輪轂,所述的盤式制動輪轂在第一法蘭面上連接輪胎,在第二法蘭面上連接制動盤。
所述的盤式制動輪轂上開錐形螺紋加油孔。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盤式制動是一種較新的摩擦制動方式,它相對于傳統的鼓式制動有如下優點:由于整個盤式制動輪轂和制動盤是外露于大氣中,所以散熱效果好;由于取消了制動鼓,摩擦系數基本不變,從而不存在機械衰退和浸水后制動效能降低的問題;尺寸小、質量小,減輕了整橋的質量;輪胎螺栓只承受來自輪輞的剪切應力,強度相對要高,不易被剪斷。
本實用新型采用液體潤滑油來潤滑軸承,潤滑油可以浸潤到軸承的每一個滾子,潤滑效果十分理想。在潤滑油的加注方式上,采用在輪轂上開加油孔的方法,步驟簡單而且方便。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ABS制動防抱死系統,增加了汽車制動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傳統鼓式制動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7是鼓式制動輪轂;8是制動鼓。
圖2是本實用新型重型汽車后驅動橋盤式制動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重型汽車后驅動橋盤式制動輪轂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重型盤式制動器在驅動橋上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2-4中:1是盤式制動輪轂;1-1是連接制動盤螺栓孔;1-2是輪胎螺栓孔;1-3是錐形加油螺塞孔,1-4是第一法蘭面;1-5是第二法蘭面;2是制動盤;3是連接制動盤螺栓;4是輪轂軸承;5是輪胎螺栓;6是油封;9是輪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重型汽車后驅動橋,具有盤式制動輪轂1,制動盤2,連接制動盤螺栓3,輪轂軸承4,輪胎螺栓5,油封6。
如圖3所示,盤式制動輪轂1,連接制動盤螺栓孔1-1,輪胎螺栓孔1-2,錐形加油螺塞孔1-3,第一法蘭面1-4,第二法蘭面1-5。
在使用時,如圖2所示,在第二法蘭面上將連接制動盤螺栓3分別插入連接制動盤螺栓孔1-1中,再連接固定制動盤2;在第一法蘭面上將輪胎螺栓5連接輪胎與盤式制動輪轂,插入輪胎螺栓孔1-2中。在具體剎車過程中,由重型汽車自身的驅動力促使制動盤2減速,制動盤2通過連接制動盤螺栓3固定連接著的盤式制動輪轂1,從而使盤式制動輪轂1減速,而盤式制動輪轂1上的通過輪胎螺栓5連接著輪胎9,從而使輪胎9減速,達到剎車目的。另外,加裝了ABS制動防抱死系統,設計成空氣懸掛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青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107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