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鉸鏈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201330.2 | 申請日: | 2006-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799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25 |
| 發明(設計)人: | 許盛城;羅浦;孟凡明;薛晉書;蔡進步;魏啟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16 | 分類號: | H05K7/16;F16C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鉸鏈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鉸鏈結構,尤其是關于一種用于液晶顯示器的鉸鏈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及發展,與之搭配使用的顯示器也趨向于輕薄化發展。傳統式顯示器為陰極射線管(CRT,Cathode?Ray?Tube),不僅體積大且相當笨重。而液晶顯示器體積小、重量輕,且清晰度高兼具低輻射等優點,而被市場所廣泛接受。此外,為增加液晶顯示器的使用便利性,常需要將其屏幕旋轉或擺動一定角度。
液晶顯示器的旋轉或擺動功能通常通過鉸鏈結構來實現。如一種現有的鉸鏈結構,其包括:一個固定件、一個樞軸,若干含油孔的墊片及一個固定組件;該固定件彎折成L形的板狀結構,固定件的一個平板上開有設置孔,另一個平板上則開有異形限位孔;該樞軸包括有一個圓柱狀基體,基體一側中部向一側延伸有一個貫穿軸,貫穿軸上形成有相互平行的平面部,而貫穿軸未形成有平面部的其它部位設有螺紋,基體另一側中部則延伸有一個固定柱,該固定柱上開有設置孔;該數個含油孔的墊片分別設置于前述固定件和樞軸基體、固定件及固定組件之間,該墊片可隨樞軸的貫穿軸同步樞轉;所述貫穿軸于貫穿前述墊片、固定件的穿孔,并與該固定組件固定連接。該鉸鏈結構通過異形限位孔來限制液晶屏幕的轉動角度,然而,該鉸鏈結構對異形限位孔的制造精度要求較高,且限位孔容易磨損,故其限位效果較差且結構復雜。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調整液晶屏幕角度時限位效果較好、結構簡單的鉸鏈結構。
一種鉸鏈結構,其包括固定件、轉動件及樞轉組件。轉動件與固定件通過樞轉組件轉動連接。固定件上設有側板,側板上設有異形孔。固定件還具有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樞轉組件包括樞軸、限位片及固定于樞軸一端的鎖固件。樞軸上設有變形軸部,變形軸部與固定件的異形孔配合而使樞軸不能相對于固定件轉動。限位片不能相對于轉動件轉動。限位片具有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分別與固定件的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相抵接以限制轉動件相對固定件在第一極限位置與第二極限位置之間轉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所述鉸鏈結構沒有采用精度要求較高、容易磨損的異形限位孔限位方式,而是在樞軸上設置限位件,通過限位件與固定件的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的配合來限位,可以較好的限制轉動件相對固定件的轉動角度,結構簡單,成本低,且角度調整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鉸鏈結構的較佳實施例應用于液晶顯示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鉸鏈結構的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發明鉸鏈結構較佳實施例的轉動件在第一極限位置的裝配圖;
圖4是本發明鉸鏈結構較佳實施例的轉動件在第二極限位置的裝配圖;
圖5是圖4沿V-V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鉸鏈結構以應用于液晶顯示器為例加以說明。請參見圖1,該液晶顯示器包括顯示屏殼體100及底座200,其通過鉸鏈結構300可旋轉連接。
請參見圖2,鉸鏈結構300包括固定件10、轉動件20及兩個樞轉組件(圖未標)。其中固定件10與底座200連接,轉動件20與顯示屏殼體100連接,樞轉組件用于連接轉動件20與固定件10,使轉動件20可相對固定件10在一定角度范圍內旋轉。
請同時參見圖3及圖4,固定件10包括一個基板11、兩個側板13及一個尾板15。該基板11為長方板,具有兩個相對的長邊(未標示)及與長邊相鄰的兩個相對的短邊(未標示)。兩個側板13分別設于該基板11相對的兩個長邊,尾板15設于該基板11的一個短邊。該基板11的另一個短邊具有端面111?;?1還具有一個內表面113。側板13及尾板15均朝內表面113一側設置。基板11上開設有多個裝配孔115,尾板15上開設有一個裝配孔151。裝配孔115、151用于與底座200配合而將固定件10固設于底座200。每一側板13上遠離尾板15的一端大體為圓柱體狀,其開設一個樞軸孔131及一個鎖固孔133,該樞軸孔131與鎖固孔133相鄰,且均為異形孔。在本實施例中,樞軸孔131呈“D”形。每一側板13上鄰近樞軸孔131還開設有一個鎖固槽1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2013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