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70427.1 | 申請日: | 200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055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樹木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樹木 |
| 主分類號: | F04B33/00 | 分類號: | F04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瑾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腳踏 打氣筒 手把 固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打氣筒,尤其涉及一種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參照圖9,圖9為現有打氣筒1的立體圖。現有打氣筒1的手把2并未設計有固定方式,僅由軟管3接觸并回繞過手把2的外緣,其利用手把2與軟管3相互卡掣的方法很不實用,因手把2本身的設計并無夾持軟管3的功能,形狀是一圓滑的桿體,故在相互卡掣時,軟管3只要被外物觸碰,即自手把2的兩端滑離而脫落,無法限制手把2并使其固定。且該手把2容易因連桿的活塞作用而脫出打氣筒1本體之外,在攜帶上,軟管3因位于手把2外緣,使用者在握提手把2時,必須握于一不平順的手把2上,徒增握持上的困擾,造成攜帶上的不方便,且其纏繞于手把2外側的設計也相當不美觀,因此,常用的打氣筒1的手把2固定方式具有相當多的缺點,實有加以研發改良的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打氣筒的手把并無固定裝置,該手把拿取時,容易因晃動而無法限制于打氣筒本體的問題和缺陷,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卡固手把的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該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包含有:
一環套,設于一打氣筒筒身上端,該環套設有一軸向的通孔與一徑向的穿孔,且該通孔與該穿孔相通;
一手把,一端為固定端,設有一凹部,該手把穿設于該環套;
一卡固件,適處形成一凹缺,恰可對應于該手把的凹部;
借由該卡固件的凹缺對應于該手把的凹部,使該手把可快速脫離該環套,當該卡固件的凹缺未對應于該手把的凹部,該手把抵擋于該卡固件,使該手把被限制于該環套無法取出。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包含有一環套,設于一打氣筒筒身上端,該環套設有一軸向的通孔與一徑向的穿孔,且該通孔與該穿孔相通;一手把,一端為固定端,設有一凹部及一擋部,該手把穿設于該環套;一卡固裝置,設有一卡固件與二頭部,該卡固件設有一固定部,該固定部形成一凹缺,恰可對應于該手把的凹部;借由該固定部的凹缺對應于該手把的凹部,使該手把可快速脫離該環套,當該固定部的凹缺未對應于該手把的凹部,該手把的擋部抵擋于該卡固裝置的卡固件,使該手把被限制于該環套無法取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打氣筒手把并無固定裝置相比,本發明所述的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能夠容易地卡固打氣筒的手把,是更便利、更好用的腳踏打氣筒的手把固定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由圖1的3-3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為該手把限制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由圖1的4-4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為該手把限制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圖3的延續,為該手把限制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圖4的延續,為該手把限制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卡固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卡固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為現有打氣筒的立體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現有)
1打氣筒????????2手把???????????3軟管
(本發明)
10環套?????????11通孔??????????12穿孔????13卡榫
20手把?????????21固定端????????22凹部????23擋部
30連桿
40卡固裝置?????41卡固件????????411卡扣部
4111勾部???????4112桿部????????4113缺口
4114斜面???????412固定部???????4121凹缺
4122第一定位部?4123第二定位部??4124缺口
42頭部?????????421套部?????????422斜面
423第一限制部??424第二限制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配合附圖舉較佳實施例詳述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此僅供說明之用,本專利申請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樹木,未經吳樹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704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