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除去有機介質中碘化物的吸附劑及制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69739.0 | 申請日: | 200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942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2 |
| 發明(設計)人: | 邵守言;凌晨;曹宏兵;王忠華;袁國卿;錢慶利;閆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39/04 | 分類號: | B01J39/04;C07C51/47;C07C53/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長興 |
| 地址: | 212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除去 有機 介質 碘化物 吸附劑 制法 應用 | ||
1.一種用于除去有機介質中碘化物的吸附劑,為負載一種或多種金屬離子的大孔交聯型離子交換樹脂,負載的金屬離子為銀、汞、鈀中的一種,金屬離子的摩爾負載量為離子交換樹脂活性位的1-90%;
所述的大孔交聯型離子交換樹脂中含有磺酸基和羧基兩種官能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劑,其中,負載的金屬離子為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劑,其中,金屬離子的摩爾負載量為離子交換樹脂活性位的20-70%。
4.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吸附劑的方法,其步驟如下:
A)將反應原料、造孔劑和引發劑加入至8-10%的Na2SO4水溶液中,室溫-40℃下攪拌均勻;
其中:反應原料為丙烯腈和二乙烯苯,丙烯腈∶二乙烯苯的重量比=1∶1-10;
造孔劑為煤油、甲苯、汽油、脂肪醇之一或幾種,造孔劑的加入量為反應原料總重量的50-120%,其中造孔劑為多種混合物時,甲苯含量不低于30%;
引發劑為偶氮二異庚腈,其加入比例為反應原料總重量的1-3%;
B)加入分散劑和縮聚物,攪拌均勻,并升溫至60-70℃,反應18-24小時;
其中分散劑為九臺土,其加入比例為反應原料總體積的5-15%;
縮聚物為四乙烯五胺-環氧氯丙烷,其加入比例為反應原料總重量的1-3%;
C)步驟B的產物用丙酮抽提30-48小時,洗去其中的造孔劑,即得大孔交聯高分子小球;
D)將步驟C制得的大孔交聯高分子小球加入過量發煙硫酸進行磺化,升溫至70-80℃,攪拌下磺化反應6-8小時;
E)攪拌下,將步驟D反應混合物加入水中,小球沉入水底,用傾析法除去上層的酸性溶液,水洗至中性,即得強酸型離子交換樹脂;
F)取步驟E制得的強酸型離子交換樹脂浸泡于銀、汞或鈀的金屬離子水溶液中,避光下攪拌8-10小時,即得目標產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丙烯腈∶二乙烯苯的重量比=1∶8-9。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A中的丙烯腈于反應前減壓蒸餾除去其中的阻聚劑;二乙烯苯用水洗以除去其中的水溶性阻聚劑。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B中的分散劑用水調成糊狀。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攪拌速度為300rpm。
9.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吸附劑在除去有機介質中碘化物的應用,該吸附劑使用的上限溫度為90℃,以離子交換柱方式除碘時液時空速為1~15hr-1。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其中,有機介質為有機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未經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6973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機硼硅酸鹽發光玻璃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即熱式熱水器的加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