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差動齒輪行星減速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63428.3 | 申請日: | 200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915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04 |
| 發明(設計)人: | 歐仁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歐仁偉 |
| 主分類號: | F16H1/28 | 分類號: | F16H1/28;F16H48/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1173***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差動 齒輪 行星 減速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機械工程中齒輪行星減速方法和裝置,特別是差動齒輪行星減速方法及減速裝置。
現有機械工程齒輪行星減速裝置及減速機,受本體結構影響,分別存在以下不足:
1、NGW型減速機構,傳動比太小。采用兩級或三級,機構復雜,裝配、維修困難。
2、N及少齒差型減速機構,傳遞功率小,且需曲拐,柱銷、滑塊以及浮動盤等輔助機構才能完成減速及功率的傳遞。
3、NN型、WW型,傳動效率低,適用性差。
4、NGWN型結構復雜、工藝性能差、效率低。
本發明目的之一是克服上述各類齒輪行星減速機之不足,提供一種差動齒輪行星減速方法。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方式達到的。
變位齒輪是機械工程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實用技術,其主要功能:
1、避免齒輪的根切;
2、提高齒輪的承載能力;
3、配湊中心距;
4、修復舊齒輪。
其中(3)配湊中心距的功能是在兩齒輪模數相同的狀況下,為保證相互嚙合齒輪的傳動比和兩齒輪裝配中心距。引進變位技術加工齒輪,在不改變兩齒輪齒數狀況下,使齒輪的外(內)園直徑尺寸增大或減少。
換而言之,在標準圓柱齒輪的齒數Z,同一外(內)圓直徑尺寸上,同一模數引進變位技術,可加工齒數Z±n個齒數的齒輪。(n數需遵循變位技術規范和實際情況而定)
例如:齒數Za=100標準齒輪的外(內)圓直徑尺寸,相同模數,可加工變位齒輪Zb=90-110的齒輪。且不影響齒輪的正常使用,采用正變位系數時,可提高齒輪的承載能力。
如果將Za=100,Zb=99內圓直徑尺寸和模數一致的兩內齒輪同軸安裝,基中Za固定,Zb可轉動,用另一同模數Zc=50行星齒輪與Za.Zb嚙合。見圖一,在外力作用下,Zc沿Za和Zb兩齒輪內圓滾動,受固定齒輪Za約束產生自轉,作用于齒輪Zb。行星齒輪Zc每旋轉一周,自轉2周,與固定齒輪Za嚙合100齒,同時與活動齒輪Zb嚙合100齒,但活動齒輪Zb僅99齒。勢必要使活動齒輪旋轉一個角度(360°/99),以補償一齒數差。行星輪旋轉99周,活動齒輪才旋轉一周。將行星齒輪Zc行為輸入端,活動齒輪Zb為輸出端,可完成減速功效。
利用齒輪加工變位技術,使同一尺寸、相同模數、同軸安裝的兩齒輪和行星齒輪的運動產生的齒數差,完成的減速傳動,稱:差動齒輪行星減速。
其傳動比:
Za>Zb輸出方向為正
Za<Zb輸出方向為負
如將固定齒輪Za設計為105齒(負變位),活動齒輪Zb設計為95齒(正變位),通過行星齒輪傳動,可產生10齒齒數差。即
固定齒輪和活動齒輪遵循變位齒輪設計規則可互為正、負變位齒輪,以增加齒差,適應不同傳動比。亦可將每一齒齒差為一個工作段,設置一個相互嚙合工作行星齒輪,形成多點嚙合。以增大輸出扭矩和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歐仁偉,未經歐仁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634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香煙防病毒包裝技術
- 下一篇:一種組織工程化微粒組織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