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57069.0 | 申請日: | 2006-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9055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黎瑞雍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30 | 分類號: | B29C33/30;B29C45/26;B29C45/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配合結構的模具。
背景技術
模具裝置通常包括相對的第一分模和第二分模。第一分模和第二分模各包括一模座,及一裝設于模座的模仁,該模仁具一模壓面。所述第一分模與第二分模合模時,兩相對的模座通過導向定位元件對準定位,兩相對的模仁之間由模壓面形成一模腔,以供注料成型。成型后,將第一分模與第二分模分離,即可取走成型件。
為便于加工,并避免模仁與模座配合時于配合面形成應力集中,現有技術的模仁通常設計為圓柱體形,且通過螺拴、螺孔配合螺接固定在模座中。但首先,第一分模和第二分模的模仁需依模壓面的設計形狀對位,再固定組裝于模座,以避免模制產品的偏心與移位,而圓柱體形的模仁其模壓面為圓形,故比其他形狀的模壓面更難以迅速對位;其次在使用中,螺接固定的圓柱體形模仁多次射出成型后,由于射出推力的作用使得模仁容易相對于模座旋轉,從而引起模壓面偏移,進一步使得所成型模制產品的良率不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模仁與模座能迅速對位組裝,且不易相對旋轉的模具。
發明內容
以下以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配合結構的模具,該模具的模仁和模座容易對位組裝,且不易相對旋轉。
一種模具,該模具包括模座及模仁,所述模座具有第一組裝面,所述第一組裝面設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模仁具有第二組裝面,所述第二組裝面設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模座的第一組裝面和模仁的第二組裝面相接觸,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結構相配合,以使模仁和模座相嵌合并防止模仁相對于模座旋轉。
本技術方案中,模仁可根據第一及第二配合部的配合結構進行精確定位并組裝于模座,同時,防止了模仁相對于模座產生旋轉,使得模仁定位于預定位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模仁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的模仁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的模仁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方案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模具100包括一模座10,一模仁20及多個螺釘30。所述模座10具有第一組裝面11、設置于第一組裝面11的第一配合部12及多個螺孔16,所述模仁20具有第二組裝面21、設置于第二組裝面21的第二配合部22及多個盲螺孔24。所述第一配合部12與所述第二配合部22為相配合對應的結構。所謂結構相配合對應,是指當第一配合部12為凹槽時,第二配合部22為凸塊;當第一配合部12為凸塊時,第二配合部22為凹槽;當然,當第一配合部12為其他的任意結構時,第二配合部22為與該任意結構配合對應的形狀結構。總之,第一配合部12和第二配合部22可互相嵌合以確保模座10和模仁20緊密結合。將本實施例的模仁20組裝于模座10時,所述模仁20通過第一配合部12及第二配合部22的嵌合結構定位于模座10的待組裝位置,使第一組裝面11與第二組裝面21相互接觸,再通過螺釘30將模仁20螺固安裝于模座10,從而,所述模仁20不易相對于模座10旋轉。
所述模座10為一長方體結構,該模座10包括一第一模座表面13及與第一模座表面13相對的第二模座表面14。所述第一模座表面13與成型機的固定壁或可動壁相連結,用以固定模座10。所述第二模座表面14中央部位凹設一圓柱體形嵌槽15,用于收容模仁20。該嵌槽15底面為本實施例的第一組裝面11,用于與模仁20的第二組裝面21接觸配合。所述螺孔16為貫穿第一模座表面11與第一組裝面14的通孔,用于與螺釘30配合以固定模仁20于模座10。
所述第一配合部12結構不限,例如,可以為凹槽、凸塊等,該凹槽、凸塊的橫截面的輪廓形狀可以為長方形、半圓形、三角形及其它多邊形。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配合部12為一從第一組裝面11沿垂直于該第一組裝面11的方向在模座10內開設的長方體形凹槽,該凹槽穿過圓形第一組裝面11中心,其長度與第一組裝面14的直徑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570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功率半導體模塊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