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實現時延壓縮的方法、網絡實體及無線接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49805.8 | 申請日: | 2006-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7080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30 |
| 發明(設計)人: | 柳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7/38 | 分類號: | H04Q7/38;H04Q7/22;H04B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穎玲;王琦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實現 壓縮 方法 網絡 實體 無線 接入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時延壓縮技術,特別涉及實現時延壓縮的方法、網絡實體及無線接入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新業務對帶寬要求的持續增長,具有高頻譜利用率的高速無線數據技術愈來愈成為移動領域關注的焦點。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演進增強數據速率(EDGE)作為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的增強型演進技術,在3G頻譜資源匱乏的地區或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可以作為第二代移動網絡向第三代移動網絡的過渡方案。
EDGE與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MTS)共用核心網,將原有基站子系統(BSS)演變成GSM/EDGE無線接入網(GERAN)。GERAN與UMTS陸地無線接入網(UTRAN)并存,提供“類3G”的高速數據業務,在未來可能的第二、三代網絡設施并存的時期內為用戶終端提供實用、連續的高速數據移動范圍。
GERAN的網絡組成與GPRS相同,只是GERAN采用了EDGE的無線傳輸技術,采用EDGE的無線傳輸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在現有蜂窩系統中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EDGE采用多電平調制方式八相移位鍵控(8PSK)調制,以提供更高的比特率和頻譜效率,同時在低數據速率的情況下仍然使用高斯最小移頻鍵控(GMSK)調制方式,從而保證了網絡設備的兼容性。EDGE的高速數據吞吐率主要得益于采用了8PSK調制方式。傳輸速率提高到GSM/GPRS系統采用的GMSK調制方式的三倍。同時,結合不同糾、檢錯能力的信道編碼方案,EDGE可以提供九種不同的調制編碼方式(MCS),與使用單一調制技術的GPRS提供的四種編碼方式(CS)相比,EDGE可以適應更惡劣、更廣泛的無線傳播環境。在相同帶寬內,EDGE最高可以提供6倍于GPRS的數據速率。
GERAN在演進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用戶終端感知的數據傳輸速率,需要盡量減少傳輸中的時延。目前,減少傳輸時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快速確認(ACK/NACK)消息和壓縮傳輸間隔(RTTI),本申請只涉及RTTI,因此這里只介紹RTTI的相關技術。
目前數據傳輸在物理層的最小調度單元是塊(Block),每個Block由4個時隙組成,且4個時隙分別位于4個連續的時分多址(TDMA)幀上,每個Block的平均傳輸時延都是20ms。
由于任何的高層數據都必須封裝到Block里傳輸,這樣每個高層數據至少經過20ms的時延,因此,為了減少傳輸時延,提出了RTTI技術。RTTI技術的核心思想是:保持每個Block的大小不變,通過提高傳輸帶寬來達到減少TTI的目的。RTTI包括兩種技術:多時隙增加帶寬和多載波增加帶寬。
參見圖1,圖1為現有技術通過多時隙增加帶寬的RTTI技術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Block?Bl的TTI為20ms,分布在相同時隙的四個幀上,代表RTTI之前的技術;Block?B2的TTI為10ms,分布在兩個時隙的兩個幀上;Block?B3的TTI為5ms,分布在一個幀的四個時隙上,B2、B3表示RTTI之后的技術。圖1只是為了說明各種TTI的塊組成,并不表示實際信道的分配。
通過多載波增加帶寬的基本原理是:將原來4個時隙的內容放在2個載波的2個幀上或4個載波的1個幀上,分別對應10ms和5ms的TTI。
現有技術中網絡為用戶終端分配上行信道的過程如下:
首先用戶終端向網絡發送上行業務請求,請求消息攜帶業務的特征參數,如數據速率、時延、差錯率等。
網絡收到用戶終端的業務請求消息后,為用戶終端分配上行臨時流塊(TBF),TBF規定了用戶終端可以使用的幾個上行分組數據(PDCH)信道。參見圖2,圖2(a)為現有技術定義PDCH信道的示意圖。如圖2(a)所示,橫向TN表示時隙,縱向FN表示幀號,i~i+n+1表示幀號,每個幀的相同時隙組成一個PDCH信道,圖2(a)中用帶箭頭的虛線表示每一個PDCH信道的組成,如時隙0對應的i~i+n+1幀組成PDCH0。網絡在分配信道資源時,以PDCH為單位進行分配。
用戶終端可以在網絡的控制下,使用網絡為自身分配的任意一個PDCH信道。同一個PDCH信道可能被多個用戶終端同時使用。網絡通過下行信道的上行狀態標識(USF)值來指示用戶終端何時可以使用上行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498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