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籠式單座調節閥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47705.1 | 申請日: | 200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5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作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作興 |
| 主分類號: | F16K1/00 | 分類號: | F16K1/00;F16K1/36;F16K1/42;F16K4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曉萍 |
| 地址: | 325013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籠式單座 調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籠式調節閥,特別地涉及兼具單座結構的籠式調節閥。
背景技術
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控制系統中,調節閥通常作為自動調節系統的終端執行裝置,接受控制信號并按照控制信號所要求的方向和大小,通過改變閥芯行程來改變閥的阻力系統,達到調節流量的目的,調節閥的動作靈敏度直接關系著調節系統的質量。據現場實際統計有70%左右的故障出白調節閥,在日常維護中總結分析影響調節閥安全運行的因素,其中閥芯、閥座變形泄漏是影響調節閥安全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調節閥往往使用于高壓環境,其工作方式是利用閥芯與閥座之間的通流面積突然縮小而后再突然擴大的節流作用來降低流體壓力,整個閥上的高壓降都作用于閥芯與閥座構成的節流付上。現有調節閥流體介質直接沖蝕閥芯,尤其是在小開度下,由于閥芯與閥座之間間隙小,介質壓差大,流速高,閥芯沖蝕嚴重,而造成閥芯、閥座變形泄漏,從而縮短調節閥的使用壽命。
現有的單座調節閥如前所述只存在閥芯與閥座之間的一級節流作用,而目前已有一種在單座閥上再設置一套籠的籠式單座閥,此套籠將閥芯包圍于其中,并且在套籠上設置多個節流孔,這樣當流體介質經過閥芯與閥座之后,再經過套籠上的節流孔進行一次節流降壓,改善流體介質對閥芯與閥座的氣蝕和沖刷。
然而,目前的籠式單座調節閥對于氣蝕和沖刷仍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閥芯與閥座仍會受到流體閃蒸與空化的破壞,并且調節閥運行時的噪音仍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籠式單座調節閥,該調節閥具有三級節流結構,可使高壓流體介質的能量逐步消耗,使介質對閥體的沖蝕作用降至最低,從而延長調節閥的使用壽命,并且降低運行噪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籠式單座調節閥包括設有進出口的閥體及安裝于閥體上部的閥蓋,在閥體和閥蓋所形成的空間中設有流量調節機構;所述流量調節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閥體上的閥座,一閥芯與閥座配置,一閥桿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閥芯,另一端伸出所述閥蓋,所述閥桿可相對所述閥蓋上、下移動,一套籠設置于所述閥蓋與所述閥座之間使所述閥芯可在其中上、下移動,所述套籠上設有多個節流孔;特別地,所述閥座向所述閥體入口側延伸而形成側壁,并且在與所述閥芯相對的端部設有一端板,所述端板上設有多個節流孔。
較佳地,所述閥座向下延伸的側壁上設有多個節流孔。
較佳地,所述閥芯為蘑菇形。
較佳地,所述閥座為圓柱形。
較佳地,所述套籠為圓柱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籠式單座調節閥的截面圖;
圖2是圖1所示調節閥流量調節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發明籠式單座調節閥的截面圖,包括閥體1,該閥體具有流體介質入口側A和出口側B,調節閥藉由入口側和出口側而安裝于流體管道以調節管道內流體的壓力。
在閥體1的上部固定有一閥蓋2,在閥體1和與閥蓋2所形成的空間中設有流量調節機構。此流量調節機構包括一固定于閥體1上的閥座3,一閥芯4制造得與該閥座3配置,閥芯4連接于一閥桿5的一端,閥桿5的另一端伸出閥蓋2,并且由于驅動裝置(圖中未示)驅動而上、下移動,從而帶動閥芯4上、下移動,以改變閥座3與閥芯4之間的節流口的大小。在閥蓋2與閥座3之間還設有一套籠6,此套籠6將閥芯4包圍在其中,使閥芯4在整個行程中都位于所述套籠6所圍合的空間內。在套籠6還設有多個節流孔61。
在本發明中,閥座3向閥體1入口側的空間內向下延伸而形成側壁31,并在此與閥芯4相對的端部設有一端板32,端板32上設有多個節流孔33,這樣閥座3形成一半封閉空間。較佳地,在側壁31上也設有節流孔33。
參見圖2,圖中所示為流量調節機構的局部放大圖,從中可以了解本發明調節閥的多級節流作用。圖中所示狀態是調節閥趨向于關閉的過程,即閥芯處于如箭頭R所示的下行狀態。此時,流體管道(未示)中的流體介質經閥體1入口側流入閥體內,通過閥座3的端板32上,或者包括側壁31上的節流孔33流入閥座3所形成的空間中,此時由于介質互相碰撞,能量消耗,流速降低,而實現第一級節流;然后,介質流經閥座3與閥芯4之間的節流付,進一步降低流速而實現第二級節流;經閥座與閥芯之間節流付流出的介質再進入由套籠6圍合的空間中,并經其上的節流孔61流出,由于介質在套籠6中再次發生互相碰撞,能量進一步消耗,流速進一步降低,而實現第三級節流;最終,經過調壓后的介質流出閥體1的出口側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作興,未經黃作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477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斷電保護微機集群自動關機系統
- 下一篇:健腎息風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