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量測多晶硅線底部形狀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47393.4 | 申請日: | 200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223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杜珊珊;黃怡;張海洋;馬擎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1/66 | 分類號: | H01L21/66;G01B2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潔 | 
| 地址: | 2012***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晶 底部 形狀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制造工藝,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量測多晶硅線底部形狀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設備的尺寸日益減小,多晶硅線底部的形狀對電子設備的影響越來越大。有效地監控多晶硅線底部的形狀可以保證電子設備更為優異及一致的性能。傳統的特征尺寸掃描電子顯微鏡(CD-SEM)中采用非破損(Nondestructive)方法不能精確的獲取多晶硅線底部的信息。如果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SEM&TEM)量測,需要對多晶硅進行切割,并通過對切割后多晶硅線截面的分析以獲取多晶硅線底部的信息,這種方法會對多晶硅本身造成物理損傷,而且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量測多晶硅線底部形狀的方法,利用該方法可以有效量測多晶硅底部的形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量測多晶硅線底部形狀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捕獲多晶硅線底部上的形狀,并將捕獲到的多晶硅線從上到下劃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b.通過量測獲取第一部分底部的寬度參數和第二部分底部的寬度參數;c.對比兩個寬度參數差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量測方法不會對多晶硅表面造成損傷,并可以有效且精確獲取多晶硅底部的形狀。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結合其附圖的描述,可以進一步理解其發明的目的、具體結構特征和優點。其中,附圖為:
圖1為本發明多晶硅線的底部形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利用OCD(光學特征尺寸測量)可以模擬出多晶硅線底部的形狀,圖1是本發明多晶硅線的底部形狀的示意圖。首先將捕獲到多晶硅線底部的形狀從上到下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21是多晶硅線底部的上半部分,第一部分21的特征尺寸不會發生變化,第二部分22是多晶硅線底部的下半部分,其最容易出現一些凹陷或是斜腳。然后通過量測獲取第一部分21底部211的寬度參數和第二部分22底部221的寬度參數,對比兩個寬度參數差值,即可以判斷出多晶硅線底部的形狀是否發生了變化。
如果第一部分21底部211的寬度大于第二部分22底部221的寬度,則說明第二部分21底部221出現了凹陷;如果第一部分21底部211的寬度小于第二部分22底部221的寬度,則說明第二部分21底部221出現了斜角。
本發明提供的量測方法不僅適用于現有的半導體制程,也適用于65nm以下的半導體制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473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