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38270.4 | 申請日: | 2006-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7900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林峰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啟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J61/56 | 分類號: | H01J61/56;H01J61/36;F21S2/00;F21Y10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壽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 單元 及其 熒光 燈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特別是涉及一種降低色差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
背景技術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液晶顯示裝置的技術亦快速成長,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因此,對于液晶顯示裝置的技術及功能的要求也愈來愈高。
一般而言,液晶顯示裝置是主要包含一液晶顯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Panel)以及一背光模組(Backlight?Module)。其中,液晶顯示面板是主要具有兩基板、以及一夾設于兩基板間的液晶層;而背光模組是發出均勻的光線以分布在液晶顯示面板的表面。傳統上,是以冷陰極熒光燈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來作為背光模組的光源,而背光模組亦可稱為一發光單元。當然,發光單元現已廣泛被使用,是不止用于背光模組,更可用于各種電子裝置的光源上,或是日常生活的照明上。
請參閱圖1所示,一種現有習知的發光單元1,在此是以發光單元1為一直下式背光模組為例,而發光單元1是包含一背板11、復數熒光燈管12、一驅動電路板13以及一擴散板14。而熒光燈管12在此是以冷陰極熒光燈管為例,是設置于背板11上,并具有復數連接線121是分別設置于熒光燈管12的二端,熒光燈管12是透過連接線121的一連接端子1211以與設置于背板11下的驅動電路板13的一連接端子131電性連接,以使驅動電路板13能驅動控制各熒光燈管12發光,而熒光燈管12在此是以一直線型管為例。而擴散板14是設置于各熒光燈管12之上,以使各熒光燈管12所發出的光線能均勻分布。當然,除了擴散板14之外,發光單元1還可以包含更多的光學膜片,例如棱鏡片以及擴散膜等等。
對于熒光燈管12管壁內的熒光層(圖未示)而言,其熒光層的涂布制程是包含下列步驟:首先,是將一透明玻璃管直立設置,且玻璃管的一端是設置于攪拌均勻的熒光液(例如熒光粉體與溶液的混合液)的上方;接著,利用一真空涂布機自玻璃管的另一端,將熒光液自玻璃管的一端吸入至玻璃管中,以形成一層熒光層在玻璃管壁上;最后,將玻璃管的二端輪流進行導線連接及抽真空封口,并通入水銀蒸氣(即汞蒸氣)及鈍氣(例如氙、氬的混合氣體),作為放電介質(Discharge?Medium),即形成熒光燈管12。
然而,在制作大尺寸的發光單元1時,熒光燈管12的長度約為50厘米,故當使用上述方法制造時,則往往因為熒光粉體的顆粒大小不均及重量不相同,再加上熒光燈管12的長度較長,在熒光液的真空涂布過程中,熒光液被由下往上吸時,因為重力關系,造成顆粒大的熒光粉體多分布于接近熒光液端,顆粒小的熒光粉體多分布于接近真空涂布機的吸取端。由于不同大小的熒光粉體被激發后發出的光線顏色可能不大相同,如此一來,即會降低熒光燈管發光時色度的均勻性,更進而產生嚴重的色差問題,降低熒光燈管12的發光品質。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可降低色差,并提升發光品質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可降低色差,并提升發光品質的發光單元及其熒光燈管組,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熒光燈管組,包含:一第一熒光燈管,是具有一第一導線及一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及該第二導線是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熒光燈管的兩端;以及一第二熒光燈管,是具有一第三導線及一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及該第四導線是分別設置于該第二熒光燈管的兩端,其中該第一熒光燈管的該第二導線是與該第二熒光燈管的該第三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二熒光燈管是大致沿著該第一熒光燈管的一長軸方向設置。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啟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啟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3827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