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導光板及具有該導光板的背光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35527.0 | 申請日: | 2006-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65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23 |
| 發明(設計)人: | 黎育騰;楊政霖;曲昌盛;陳秀香;伍清欽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偉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光板 具有 背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技術,尤指一種應用于背光模塊的導光板及具有該導光板的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技術的不斷改進,新一代數字產品不僅可整體來自資訊、消費及通訊三大領域的技術,更同時具備多媒體效能的特性。而在此特性中,影像處理技術也隨著各種零部件技術的成熟及日益增加的應用面,逐漸成為受消費者注目的發展領域。在影像應用需求大幅提高的推波助瀾下,各種整體顯示功能的數字產品也越來越多,相對使得顯示器的需求也隨之大幅度增長,當中最受矚目的,即屬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
由于LCD本身并非自發光的平面顯示器,因此必須借助一關鍵零部件來提供背光源,即背光模塊(Back?Light?Unit)。目前的背光模塊中,主要的關鍵零部件包括光源(例如燈管、LED)、導光板(Lightguide)、擴散板(Diffusion?sheet)、反射片(Reflector?sheet)、以及增光膜(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BEF)或偏極轉換片(DBEF)等光學膜片。前述背光模塊的結構當中,尤其以導光板是影響中、小尺寸背光模塊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般而言,背光模塊可分為前光式(Front?light)與背光式(Backlight)兩種,背光式中例如有發光源為擺在側邊的側光式(Edgelighting)背光模塊。側光式背光模塊一般常用于18英寸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塊,擁有輕量、薄型、窄框化、低耗電的特色,目前也有大尺寸背光模塊采用側光式結構,而LCD配合LED背光做時序掃描則為近年來解決液晶顯示器殘影(Image?persistence)現象、以及提高光使用率與顯示色域(Color?gamut)的其中一種方式。相關的專利技術例如有美國專利第4,043,636號、美國專利第5,396,350號、美國專利第6,679,613號、美國專利第6,671,013號、美國專利第6,700,634號、美國專利第6,867,828號、美國專利第6,979,112號、美國專利第6,971,782號、美國專利第6,981,792號、美國專利第6,981,791號、美國專利第6,991,358號、以及美國專利第6,883,934號等。
以使用微反射結構的導光板及背光模塊而言,美國專利第4,043,636號揭露一種表面具錐型結構的導光板,以擴大發光范圍。美國專利第5,396,350號揭露一種表面具有倒錐型結構的導光板,各該倒錐型結構是作為微棱鏡,且每一倒錐型結構是對應于微透鏡。美國專利第6,679,613號是于擴散板下方設置遮光板(Light-shieldingsheet),以通過該遮光板將光線入射至該擴散板。美國專利第6,671,013號是于導光板背面設置呈三維(3-dimensional)立體結構的多微反射結構,各該微反射結構分別具有四個傾斜面,其中兩個傾斜面是用于導引入射光線,另外兩個傾斜面則可分別反射來自該兩個傾斜面的光線,以發散前述光線。美國專利第6,700,634號是于導光板正面設置斜面型結構,以擴大發光范圍。美國專利第6,867,828號于導光板背面設置斜面型結構,以令光線經多次反射與折射之后入射至導光板內部。美國專利第6,979,112號于導光板表面設置多陣列微透鏡結構。美國專利第6,971,782號于導光板表面設置多凹面結構,且該凹面結構內的傾斜角度是限制于正18度至負18度的范圍中。美國專利第6,981,792號是于導光板的發光面設置光線方向調整片(Light?directivity?adjusting?sheet),且該光線方向調整片表面設有金字塔型結構,各該金字塔型結構的尖端部份較佳是相距約50至80μm。美國專利第6,981,791號是于導光板表面設置鋸齒狀結構,并于該導光板兩側分別設置反射偏光板(Reflection?polarizing?pla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355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層分離結構燒結礦混合料倉
- 下一篇:基于串行同源機制的故障通告裝置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