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35118.0 | 申請日: | 200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9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周毅;楊紅生;周興;王曉宇;劉鷹;張濤;許信靈;張福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D99/00 | 分類號: | A61D99/00;G01N5/00;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許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26607***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埋棲性雙殼 貝類 生物 沉積作用 現場 測定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動物生態學的實驗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現場測定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雙殼貝類作為濾食性動物,具有很強的濾水能力,能夠通過濾食和生物沉積作用增加懸浮顆粒物從水柱到底部環境的通量,在沿岸海域生態系統的物質和營養循環以及能量流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貝類吸收其中的一部分有機質,其它則以糞粒或假糞的形式排出。糞和假糞被通稱為生物沉積物(biodeposits),這種物質沉淀到海底底部的過程被稱為生物沉積作用(biodeposition)。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已經成為生態學家研究雙殼貝類的生態系統功能的一種重要手段。對于作為底上動物(epifauna)的雙殼貝類,如貽貝、牡蠣、扇貝等,由于測定其生物沉積的方法和裝置相對容易設計,目前國際上已經有現成的方法和裝置用于測定它們的生物沉積作用;但對于作為底內動物(infauna)或埋棲性動物的雙殼貝類,如蛤、蚶等,它們通常埋棲于泥沙中,目前國內外尚未見有現場測定這類動物生物沉積作用的方法和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現場精確測定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方法及裝置。它考慮到埋棲性雙殼貝類的生態習性,運用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物捕集器,于海區現場測定埋棲性雙殼貝類的生物沉積作用,通過動物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對比即可得到埋棲性雙殼貝類的生物沉積速率。采用本發明可以于海區現場精確的研究埋棲性雙殼貝類的生物沉積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現場測定方法:
1)將埋棲性雙殼貝類埋在所設計的現場測定裝置--“生物沉積物捕集器”中盛裝有沙的容器內,使動物的進出水管一端朝上埋入沙中,作為動物實驗組,同時設置容器內只裝沙而不放置實驗動物的對照組;
2)將生物沉積物捕集器(包括對照組)固定于海底自然環境中,持續4-5天;
3)取出所有裝置,收集其中的沉積物,運用虹吸法吸出沉積物上覆的海水,而后用蒸餾水脫鹽并烘干至恒重(60-70℃);
4)計算生物沉積速率(BDR;g/(ind·d)):
BDR=(Ds-Dc)/(N·t),其中Ds表示放置實驗動物的沉積物捕集器所收集沉積物平均重量(g),Dc為對照捕集器所收集的沉積物平均重量(g),N為蛤仔數量(個),t為持續時間(天)。
所述細沙為用水洗凈,烘干,并經高溫灼傷(450-500℃,3-5小時)的30-40目細沙;所述動物實驗組和對照組均設置3個或3個以上重復;所述埋棲性雙殼貝類包括蛤仔、文蛤、竹蟶和蚶等營埋棲性生活方式的濾食性雙殼貝類。
同時如果測定放置實驗動物的捕集器所收集的沉積物以及對照捕集器所收集的沉積物中某種組份或元素的含量,如沉積物中有機質、有機碳(OC)、有機氮(ON)、無機磷(IP)、有機磷(OP)、總磷(TP)、生物硅,或各種重金屬含量,將得到埋棲性雙殼貝類對這些組份或元素的生物沉積速率;即生物沉積速率包括也可以為貝類對顆粒態有機質、有機碳(OC)、有機氮(ON)、無機磷(IP)、有機磷(OP)、總磷(TP)、生物硅,或各種重金屬元素的生物沉積速率;
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裝置,即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物捕集器,是由PVC圓柱桶制作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捕集器的上面部分中內置多個PVC小杯,杯中放置經過預處理的細沙,每個小杯放置一個實驗動物,其進出水管一端朝上垂直埋入細沙中。捕集器口部以尼龍網片遮蓋。上下兩部分通過螺絲固定;
具體可用于的現場測定裝置:包括圓桶及圓管,圓管置于圓桶上端,并與其務可拆卸連接,圓管的中下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小杯的支架,其上放置的小杯可為1個或1個以上,當小杯可為1個以上時,相鄰小杯之間留有空隙;圓管頂部設置有篩網,小杯內裝滿細沙。
所述圓桶下端設置有用于將圓桶固定于海底的固定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發明,充分考慮了埋棲性雙殼貝類的生態習性,能于現場準確地的測定埋棲性雙殼貝類的生物沉積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物捕集器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現場測定菲律賓蛤仔生物沉積速率的方法演示圖。
標號為:1.圓桶、2.圓管、3.小杯、4.支架、5.浮漂、6.海面、7.固定架、8.海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3511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光陽極微裂紋的修復方法
- 下一篇:一種身份認證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