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投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29166.9 | 申請日: | 200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5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林明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21/00 | 分類號: | G03B21/00;G03B2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小雯;李曉舒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投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投影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尺寸小,且投影效果佳的投影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一般投影裝置的光學引擎中,光束在經過導光管之后會經過多次的反射,以提供充足的亮度以及良好的影像表現。同時,通過多次的聚焦,可有效控制影像以及各光學元件的尺寸,從而縮小光學引擎的整體尺寸。然而,在一般的光學引擎中,聚焦元件的焦距并沒有整體的規劃設計,且光學元件之間的距離也沒有特別的設定。因此,在設計光學引擎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投影效果不佳、亮度不夠以及邊緣暗帶等種種設計不良的情況。此外,若單純僅考慮投影效果而進行設計,又會發生光學元件尺寸過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即為了欲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投影裝置,包括一光源單元、一導光元件、一第一聚焦元件、一第二聚焦元件、一微鏡元件以及一成像單元。光源單元提供一光束,該光束經過該導光元件。第一聚焦元件包括一第一焦距f1,該光束從該導光元件經過該第一聚焦元件。第二聚焦元件包括一第二焦距f2該光束從該第一聚焦元件經過該第二聚焦元件,其中,
應用本發明,可快速而便利的設計出小尺寸、亮度足夠且投影效果佳的投影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投影裝置;
圖2為本發明的能量傳遞行為示意圖;以及
圖3為本發明的影像傳遞行為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投影裝置
100~光源單元
110~橢球燈
111~體光源
112~橢球燈罩
120~色輪
130~導光元件
200~照明單元
210~第一聚焦元件
220~反射鏡
230~第二聚焦元件
240~微鏡元件
300~成像單元
310~第一透鏡組
320~第二透鏡組
400~光束
401~第一光弧
402~第二光弧
403~第三光弧
404~光瞳位置
411~出口光
412~第一出口光影像
413~第二出口光影像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其顯示本發明的投影裝置1,包括一光源單元(light?sourceunit)100、一照明單元(illumination?unit)200以及一成像單元(image?unit)300。該光源單元100包括一橢球燈110、一色輪(color?wheel)120以及一導光元件(導光管,light?pipe)130。該照明單元200包括一第一聚焦元件(聚焦延伸透鏡,relay?lens)210、一反射鏡220、一第二聚焦元件230以及一微鏡元件240。該成像單元300包括一第一透鏡組310以及一第二透鏡組320。
橢球燈110包括一體光源111以及一橢球燈罩112。
體光源111設置于橢球燈罩112的第一焦點并提供一光束400,橢球燈罩112將光束400聚焦于橢球燈罩112的第二焦點,即導光元件130的一第一端131。光束400從該橢球燈110,經過該色輪120以及該導光元件130,進入該照明單元200。
光束400進入照明單元200之后,經過第一聚焦元件210、反射鏡220、第二聚焦元件230以及一微鏡元件240,進入該成像單元300。光束400進入成像單元300后,經過第一透鏡組310以及一第二透鏡組320而將影像投影于一投影平面。其中,第二聚焦元件230與成像單元300并未重疊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291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