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路及其驅動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28680.0 | 申請日: | 2006-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07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廖文堆;許景富;羅新臺 | 申請(專利權)人: |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2 | 分類號: | G09G3/32;G09G3/30;G09G3/20;H05B33/08;H05B3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電 激發 二極體 驅動 電路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技術,特別是涉及主動式單位像素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的驅動技術,穩定提供電流的時間,延長顯示面板的使用時間。
背景技術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OLED)根據驅動方式可分為被動式OLED(Passive?Matrix?OLED;PMOLED)與主動式OLED(Active?Matrix?OLED;AMOLED)。在主動驅動方式下,OLED并不需要驅動到非常高的亮度,即可達到較佳的壽命表現,以及高分辨率的需求。因此,OLED結合薄膜晶體管(TFT)實現主動式驅動OLED技術,可符合對目前顯示器市場上對于畫面播放的流暢度,以及分辨率越來越高的要求,充分展現OLED上述的優越特性。
由于OLED材料在發光效率上的不斷改進,于是使用非晶硅薄膜晶體管(a-Si?TFT)元件作為驅動OLED的平臺已不再是遙不可及。另外a-Si?TFT的制作過程與設備相對成熟,因此可以提供較低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主動式OLED的成本。
雖然a-SiTFT有低成本的絕對優勢,但若要將a-Si?TFT應用在驅動OLED上,仍有技術上的難題需要克服,其中有兩個目標需要達到:一為提高a-Si?TFT元件的穩定性(Stability),二為增加a-SiTFT元件的電流驅動能力(Capability)。
傳統驅動電路技術如圖1所示,是傳統顯示面板的單位像素驅動電路的示意圖。每單位像素(Pixel)為2T1C(兩個TFT晶體管與一個電容)的電路結構,使用的開關及驅動晶體管皆為N通道(N-channel)a-Si?TFTs,其中驅動晶體管12的漏極接至電壓源Vdd,源極接至有機發光二極體14的陽極,有機發光二極體14的陰極則耦接至系統的低電位Vss(例如接地成0電位)。此外,開關晶體管11的柵極接入掃描信號Vscan,源極接入數據信號Vdata,且開關晶體管11的漏極耦接至驅動晶體管12的柵極以及儲存電容13的一端,而儲存電容13的另一端則耦接至參考電位Vref。
基本動作原理為:通過掃描信號Vscan控制開關晶體管11導通后,會使數據線上代表影像灰階數據的數據信號Vdata輸入至儲存電容13的一端,用來控制驅動晶體管12的柵極,而驅動晶體管12在不同的柵極電壓Vg下會產生不同的柵-源極電壓Vgs(即Vg-Vs),使驅動晶體管12產生不同大小的驅動電流ID。若要使驅動晶體管12能產生驅動電流ID,則驅動晶體管12的柵-源極電壓Vgs必須大于驅動晶體管12的臨界電壓值Vth。
然而,上述單位像素電路在操作長時間情況時,有機發光二極體14的驅動電壓VOLED會隨著時間而變大,如圖2所示。因此會造成該驅動晶體管12的偏壓條件減少,進而降低驅動電流ID的輸出,間接導致流經該有機發光二極體14的電流量減少,如圖3所示。該有機發光二極體14與驅動電流ID關系式可以表示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286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