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注塑模具澆注系統(tǒng)廢料脫模機構及其控制系統(tǒng)和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610116475.2 | 申請日: | 2006-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5275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邰兆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康德萊企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8 | 分類號: | B29C45/38;B29C45/76;G05B1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xié)和誠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恒康 |
| 地址: | 20180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塑 模具 澆注 系統(tǒng) 廢料 脫模 機構 及其 控制系統(tǒng)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注塑機模具,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機模具脫模設備。
背景技術
注塑機的塑件脫模一般都采用模具預設脫模斜度以及脫模頂桿來完成脫模,但是對于小型塑件來說,至少都是每模8-16腔,現(xiàn)在最高的已經(jīng)達到每模48腔甚至更高,倘若為每腔的廢料設置一個脫模頂桿,則大大提高每副模具的制造成本(可達數(shù)十萬元)。因此,以前人們都使用人工取出廢料的方法,然而隨著注塑機效率的不斷提高,每次開模時間越來越短;另一方面,對于一些熱塑性塑料而言,脫模溫度很高,人工已經(jīng)來不及取出廢料,很可能被模具夾傷或者燙傷。而且人工取出廢料的方式需要為每臺注塑機配置專門人員,自動化程度低。
因此,人們開始考慮具備廢料脫模功能注塑機。比如,人們設計出一種三板式模具,模具打開時候,利用中間模板和定模板的脫模力來拉斷澆注系統(tǒng)形成的廢料和塑件的連接,但是這些廢料仍然需要人工取出;有人提出在定模板主澆口附近安裝頂針,來頂出廢料,但是這種方法加工困難,難以實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注塑模具澆注系統(tǒng)廢料脫模機構,從而能在開模時候,自動取出廢料。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注塑模具澆注系統(tǒng)廢料脫模機構,包括注塑機和注塑模具,它還包括:
一機械手,它安裝在注塑模具的定模板上方,其手臂能上下移動,開模時候能進入模具的模板之間,機械手的臂端裝有拉斷部件;
一機械手探頭,它安裝在拉斷部件上;
一組模具探頭,它們至少有二對,利用外部支架安裝在注塑模具上;
一顯示屏,它安裝在所述注塑機的一側的機身上。
所述機械手的拉斷部件為一夾具,它包括連接在機械手基座兩側的左、右連接塊,左料桿座和右料桿座,所述左、右料桿座為外形一致的多面體,以在其上表面分別連接左、右連接塊,其相對的側面分別開有對應的半圓形凹槽,當兩個料桿座靠近在一起時,所述的兩凹槽形成一個可以夾持由模具主流道形成的廢料的通孔;所述兩個料桿座中的一個還設有一個垂直并連通于所述通孔的氣缸室用以安裝氣缸缸體,而氣缸的活塞桿可以來回推進到所述凹槽內(nèi)。
在拉斷部件上還設有機械手探測器7。
所述外部支架是一個長條形部件,一端利用銷釘連接在模板的上方或下方,另一端安裝模具探測器7。
所述模具探測器7有兩對。
所述的注塑模具澆注系統(tǒng)廢料脫模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包括外電源電路、控制模塊、輸入模塊和輸出模塊,它還包括一個帶有顯示屏的開關模塊,開關模塊配有一個為其供電的電源模塊,開關模塊的輸出電路連接到控制模塊的通訊接口,輸入模塊接受探測器7的檢測信號并輸入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在接到檢測信號后,根據(jù)預設程序向輸出模塊發(fā)出指令,同時,將相應的信息輸送到開關模塊的顯示屏;控制模塊的電源接口連接注塑機的外電源電路,輸入模塊的電路和輸出模塊的電路均把信號輸送到開關模塊的顯示屏;輸入模塊的電路連接有探測器7,輸出模塊的電路控制模具和機械手。
所述輸入模塊的電路包括:模具信號輸入電路和機械手信號輸入電路。
所述輸出模塊的電路包括:模具控制電路和機械手控制電路。
所述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模塊為PLC控制器或單片機。
所述輸入模塊的模具控制電路包括一個備用控制電路。
所述輸入模塊接收的為繼電器觸點信號和晶體管電平信號,以及光電開關信號,輸出模塊信號為繼電器觸點信號和24V電信號。
所述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按照下列流程運作:
開模時,通過模具探測器7的信號分析開模是否到位,若否則報警,
若是,則驅動機械手進入模具,
待機械手探測器7探測其運動到位時,機械手夾持廢料,模具的頂針動作,頂出塑件,同時,機械手夾緊廢料;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機械手為一個安裝在模具一邊的機械手。
當確認機械手夾緊廢料時,驅動機械手移出模板之間,放下廢料,回到其初始位置;同時再次檢查模具內(nèi)是否還有殘余物料,若無,則模具閉合,開始下一個注塑周期。
本發(fā)明是在模具上添加一個機械手,機械手和注塑機協(xié)同工作,在開模時候進入模板之間,夾取廢料,并帶出模板之間放下廢料,從而使得廢料脫模也是自動的,大大降低勞動強度。而且本發(fā)明成本低,費用不到為每腔的廢料設置一個脫模頂桿的10%。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fā)明的安裝狀態(tài)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區(qū)域局部放大圖
圖3為模具檢測裝置安裝支架示意圖
圖4為控制系統(tǒng)電路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康德萊企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康德萊企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164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