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116400.4 | 申請日: | 2006-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789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孫培雷;陳閔葉;項陽;杜坤杰;王善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4C5/08 | 分類號: | B04C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鄒常友 |
| 地址: | 200336***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風式 除塵器 旋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除塵設備,尤其是指一種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
背景技術
旋風式除塵器主要用于分離含塵氣體中的固體顆粒物,由于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除塵效果好,故在工業設備中作為輔機而廣泛被使用。旋風式除塵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除塵效率與阻力,效率的提高與阻力的減低有著可觀的環保與節能的效益。
普通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是由進氣管、筒體、錐體和排氣管等組成,氣流有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轉運動的外渦旋,還有少量氣體沿徑向運動到中心區域,旋轉氣流在錐體底部轉而向上沿軸心旋轉形成內渦旋,最后從排氣管流出。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是利用旋轉氣流產生的離心力將粒子從氣流中分離出來,目前主要存在除塵效率不高,內壁磨損、二次揚塵以及提高除塵效率帶來的阻力損失增大等問題。
因此,進一步提高旋風式除塵器的除塵效率、減輕內壁磨損、消除二次揚塵、提高除塵效率而帶來的阻力損失增大等問題,就成為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綜合效率提高的主要攻關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全新結構的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希望其既能從整體上提高旋風除塵效率、減輕內壁磨損,又能消除二次揚塵等缺陷。
這種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包括外形呈柱狀連通錐體的外筒體3、上部帶切向進氣口7的內筒體4,以及設于內筒體4中心上部的排氣管2,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內、外筒體之間由自上而下排布在內筒體4表面的支撐鋼條5連接,并由該支撐鋼條將內、外筒體間的夾層分隔成自上而下的粉塵通道6;
B.所述的內筒體4由柱形上筒體4-1和錐形下筒體4-2組成,并在所述的柱形上筒體4-1及錐形下筒體4-2表面上設有沿筒體表面豎向布置槽孔4-3;
C.所述的外筒體3、內筒體4組成的夾層筒體中心設有一由內芯管1-1、下阻旋板1-2、外芯管1-3、上阻旋板1-4構成的芯管組件1,該芯管組件1上部穿于排氣管2中,下部則伸出除塵器主體下端口。
D.所述的排氣管2由內筒體2-1和下部帶擴口的外筒體2-2組成,并在內筒體上均布40度間隔的豎狀槽孔2-3,內筒體2-1和外筒體2-2之間通過連接體2-4相連并形成夾層結構。
所述的芯管組合件1中,其外芯管1-3上設有螺旋槽1-5,兩端分別置有翼狀上阻旋板1-2和下阻旋板1-4,管體表面設有切向豎狀槽孔1-7;所述的內芯管1-1則穿置在外芯管1-3的管腔中,并由端部的倒錐部、帶有通孔的外芯管壁通過定位螺釘固定懸置在外芯管1-3的管腔中,將外芯管1-3分隔為兩級分離腔。
所述進風口7所正對著的內筒體上構件4-1、分上下兩層布置的沿氣流旋轉方向成60度夾角的豎狀槽孔,上層以中心線為起始順時針80度角范圍內設置著至少10個豎狀槽孔4-3,其余部位的豎狀槽孔之間為40度布置,下層都是以40度均布豎狀槽孔。
根據以上技術方案提出的這種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與目前多種旋風式除塵器的旋風子相比較,其優點是:
1、上筒體上層旋轉布置較密的狹長槽孔,使最初濃度高的氣、固兩相流中較大固體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率先捕獲到夾層結構內,以減小進口周緣壁面的磨損;
2、均開的豎狀槽孔的內筒表面與支撐鋼條5和外鋼板形成的新型夾層結構,使旋轉氣流中的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通過豎狀槽孔被捕獲在夾層結構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灰斗,減少內壁磨損,除塵效率有效提高,并降低二次揚塵;
3、具有豎狀槽孔排氣管夾層結構,使將要流出排氣管的細小粒子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重新捕獲在夾層內,排氣管下端采用錐形擴口,能減少排氣管阻力;
4、新型夾層由于通過支撐鋼條自上而下將內、外筒體分隔成粉塵通道結構,夾層內氣體相對靜止,對旋風子內氣體流場影響不大;
5、進口加裝的芯管裝置,用于細小顆粒的除塵,小于分離直徑的細塵隨內旋氣流運動流向內旋中心渦核的低壓區,采用帶導引氣流且除微塵的芯管裝置,通過二級筒體切向豎狀槽孔和外芯管的螺旋槽結構,使氣流有序流動,可起到降低阻力與捕獲細小顆粒的作用;
6、在芯管裝置中,其上阻旋板起到固定上端芯管裝置的作用,并阻止氣流進一步向上旋轉,使排氣管阻力有所降低;下阻旋板起到固定下端芯管裝置的作用,同時阻止氣流往下進一步旋轉而產生卷吸已降落到灰斗內細塵的作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俯視示意圖;
附圖3本發明的主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164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