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甲醚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16228.2 | 申請日: | 2006-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839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應成;何文軍;何立;費泰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7C43/04 | 分類號: | C07C43/04;C07C41/09;B01J23/20;B01J27/195;B01J32/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東良風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張惠明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甲醚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二甲醚的制備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甲醇氣相脫水制備二甲醚的方法。
背景技術
二甲醚,又稱甲醚,簡稱DME。二甲醚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低毒、化學穩定、水溶性好的氣體。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二甲醚可用于許多精細化學品的合成,如在制藥、燃料、農藥等工業中用途廣泛。液態DME對極性和非極性有機物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廣泛用于氣霧噴射溶劑,如發膠、摩絲、空氣清新劑、殺蟲劑和噴漆、發泡劑等,同時DME還可以取代氟利昂作為低毒制冷劑、萃取劑和麻醉劑等。二甲醚作為民用燃料具有燃燒充分、無殘液、不析碳的優點,因此,二甲醚不僅可用作重要的化工原料,還可成為城市燃氣和汽車燃料的代用品,是一種可代替石油的新型潔凈能源。
二甲醚的工業生產方法主要采用甲醇氣相脫水法。氣相法合成二甲醚的關鍵是高效催化劑的選擇,常用的有濃硫酸、磷酸鋁和固體酸催化劑。濃硫酸脫水法因環境污染和嚴重腐蝕設備而基本被淘汰,磷酸鋁催化劑法由于反應溫度偏高(350~400℃),甲醇轉化率及二甲醚的選擇性較低,而且對設備的性能和材料要求過高,也逐漸被淘汰。美國Mobil公司[參閱US?3,036,134;US4,177,167]首先開發采用沸石為催化劑的甲醇氣相脫水制二甲醚的研究;日本三井東亞化學株式會社[參閱JP?3,056,433]采用γ-Al2O3為催化劑,日本學者Kurosaki[Bull.Chem.Soc.Jpn.,1987,60,3541]采用磷酸改性后的鈮酸催化甲醇分子間脫水制二甲醚,分別取得較好的進展,但也存在反應溫度高,催化劑處理量小,使用壽命短等技術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以往技術中存在的反應溫度高,催化劑處理量小,使用壽命短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新的二甲醚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具有反應溫度低,催化劑處理量大、二甲醚選擇性高和催化劑穩定性好的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二甲醚的制備方法,以甲醇為原料,在反應溫度為100~350℃,催化劑的處理量為1~20毫升甲醇/小時·克催化劑,原料與催化劑接觸反應制備二甲醚,所用的催化劑以選自氧化鋁、氧化硅、氧化鈦、氧化鋯、分子篩、尖晶石、莫來石、水滑石或堇青石中的至少一種為載體,在載體上負載以下活性組份,占載體重量的百分比為:
a)氧化鈮0.1~40%;
b)至少一種選自磷或硫的元素或氧化物0.001~10%。
上述技術方案中,反應溫度優選100~350℃,催化劑的處理量優選1~20毫升甲醇/小時·克催化劑,反應壓力并無特殊限制,一般在常壓下進行。以載體重量的百分比計,氧化鈮用量優選范圍為1~30%,更優選范圍為2~20%;至少一種選自磷或硫的元素或氧化物優選范圍為0.01~5%。所述氧化物載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其中所述氧化鋁優選方案為α-氧化鋁,尖晶石優選方案為鎂鋁尖晶石。
本發明提出的由甲醇脫水制備二甲醚的方法,包括:
步驟1:原料甲醇預熱;
步驟2:在氧化鈮催化劑作用下,甲醇脫水制備二甲醚;
步驟3:通過減壓蒸餾,分離含水、甲醇及二甲醚的粗產物,得到二甲醚產品。
二甲醚的制備在固定床反應器中進行,反應器內徑6毫米,高度約30厘米。催化劑裝填量:0.25克,粒度:20~40目,反應壓力為常壓。使原料在反應溫度50~400℃,催化劑的處理量為1~20毫升甲醇小時·克催化劑條件下反應制備二甲醚。反應溫度偏低會降低甲醇的處理量,工況不經濟,因此反應溫度較好范圍為100~350℃。流出反應器的粗產物含有甲醇、水和二甲醚,經過常規減壓分離得到二甲醚產品。
本發明使用的氧化鈮催化劑,可以用催化劑常用的制備方法諸如混合法、浸漬法或共沉淀法制得。催化劑形狀可以用常規方法制成圓柱狀、球狀、圓片、筒狀、蜂窩狀或拉西環等各種形狀。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1、鈮源:
以市售的鹵化鈮、有機鈮(乙氧基鈮、異丙氧基鈮、丁氧基鈮、苯酚鈮等)、鈮酸、草酸鈮、醋酸鈮、鈮氨絡合物等。
2、載體源:
有機鈦、鋯、硅源(烷基鋯酸酯如四正丁氧基鋯、烷基鈦酸酯如鈦酸四丁酯,烷基硅酸酯如正硅酸乙酯等)、無機鈦、鋯、鋁、硅源(鈦溶膠、鋯溶膠、鋁溶膠、硅溶膠)、尖晶石、莫來石或堇青石、氧化鋁、二氧化鈦等。
3、催化劑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162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內容再現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從植物油脫臭餾出物中提取維生素E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