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CMTM1-v17的新應用及其拮抗劑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13621.6 | 申請日: | 2006-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61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露;馬大龍;王京;范慧;崔揚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8/17 | 分類號: | A61K38/17;A61K39/395;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曉梅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mtm1 v17 應用 及其 拮抗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CMTM1-v17的新應用及其拮抗劑,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CMTM1-v17作為一個新的靶標在診斷腫瘤中的應用、CMTM1-v17的拮抗劑在制備診斷和/或治療癌癥的藥物中的應用、診斷和/或治療癌癥的藥物組合物以及檢測CMTM1-v17表達的試劑的應用。
背景技術
癌癥是惡性腫瘤的總稱,目前已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另一個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而且世界范圍內患者的數量一直呈上升的趨勢,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般認為,惡性轉化的腫瘤細胞區別于正常細胞的主要特性之一是無限增殖性。從細胞凋亡的角度看,腫瘤是腫瘤細胞的凋亡機制受到抑制、不能正常進行細胞死亡清除的結果,即由于腫瘤細胞的凋亡機制受到干擾所致。因此,可利用細胞凋亡機制來對腫瘤進行治療。
現在已經發現很多基因在癌癥的發病中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它們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抑制細胞凋亡,或者促進新生血管的生成等機制來發揮作用,因此,這類基因可以作為治療腫瘤的靶標,通過相應的抑制措施來敲除此類基因或用相應的拮抗劑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目的,如VEGF、WT等。
趨化因子是能夠使細胞發生趨化運動的一類細胞因子,在炎癥、自身免疫和變態反應等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CMTM1-v17(CKLF-like?MARVELtransmembrane?domain?containing,曾稱為CKLF-H1A)是本發明人以CKLF-1的核苷酸序列(詳見中國專利99107284.7)為基礎通過分析表達序列標簽(EST)發現的,并且發現其可用于治療造血系統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中國專利ZL00121027.0)。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CMTM1-v17的拮抗劑在制備診斷和/或治療癌癥的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克隆抗體。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診斷和/或治療癌癥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CMTM1-v17表達的試劑在制備用于檢測癌癥的組合物中的應用。
根據上述第一個方面,本發明的CMTM1-v17有可能作為一個新的腫瘤治療的靶標。本發明人發現體外轉染CMTM1-v17能抵抗TNF-α誘導的凋亡。當使用siRNA干擾掉CMTM1-v17的表達以后,發現MDA-MB-231細胞抵抗TNF-α誘導凋亡的能力降低,從而充分證明CMTM1-v17具有抵抗TNF-α誘導的凋亡的作用。
本發明人還證明了體外轉染CMTM1-v17能促進MDA-MB-231細胞在體外的增殖,因此本發明CMTM1-v17在具有抵抗TNF-α誘導凋亡作用的同時,還具有促進細胞增殖的作用。
在本發明中,CMTM1-v17包括CMTM1-v17基因或CMTM1-v17蛋白等。所述CMTM1-v17蛋白為如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具有149個氨基酸。所述CMTM1-v17基因為編碼本發明的SEQ?ID?NO:2的多核苷酸序列,其可以為SEQ?ID?NO:2所示氨基酸的編碼序列,或者除了上述氨基酸序列的編碼序列之外,還可以包括非編碼序列,例如內含子、編碼序列5′或3′端的非編碼序列等。所述多核苷酸序列可以是DNA或RNA,其中DNA包括cDNA、基因組DNA以及合成的DNA。其中優選的基因為SEQ?ID?NO:1所示的多核苷酸序列,該序列全長603個核苷酸,編碼序列為第1~450位核苷酸(CDS:第1~447位核苷酸)。或者,更優選一種分離的核苷酸序列,其只包含編碼CMTM1-v17蛋白序列,例如SEQ?ID?NO:1所示的編碼序列:核苷酸1~450。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本發明的CMTM1-v17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完全相同于如SEQ?IDNO:1所示的編碼序列,也可以由于遺傳密碼的簡并性,不完全等同于上述核苷酸的編碼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未經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136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生物質雙流化床制取活性炭的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太陽能鎳氫充電電池的制作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