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型光驅托盤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103187.3 | 申請日: | 2006-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0177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仁琛;蔡耀慶;郭耀庭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1B17/04 | 分類號: | G11B17/04;G11B17/056;G11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秀明;李曉舒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驅 托盤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型光驅,尤其是涉及薄型光驅中托盤的結構,利用簡單的一體成形結構構成薄型光驅的托盤。
背景技術
光驅以厚度的方式區分,主要分為半高型和薄型二種。半高型光驅是將機芯設在機殼內,僅使托盤進入光驅進退片,由于機芯與托盤分開設置,托盤單獨成形比較不受限制,但厚度相對較厚,不利于安裝攜帶。而薄型光驅機芯直接設在托盤上,并隨托盤進入光驅進退片,機體厚度較薄,有利于安裝攜帶,但因包括高速運動構件的機芯,托盤結構和強度就會受到限制。
如圖1所示,公知的薄型光驅1,由上殼2與下殼3構成的中空內部容納一托盤4,托盤4利用兩側的導軌5支撐,可滑進滑出光驅1。托盤4后端連接軟排線6的一端,軟排線6的另一端連接設在下機殼3后側的電路板7上。托盤4包括一本體8、機芯9及框架10,本體8上設有承載光盤片的凹槽11和固定槽12,機芯9上設有高速運轉的主軸馬達13、讀取頭14及傳動馬達15等的讀取頭傳動機構,機芯9并且固定在固定槽12中,其下側固定在框架10上,構成一托盤4。最后將導軌5鎖定在托盤4框架10的兩側,以便托盤4滑動。
由于公知的薄型光驅1的托盤4的構件較多和結構復雜,一般以金屬沖壓的方式,分別制造本體8、機芯9及框架10等主體,再一一組裝零件后組合成托盤4,裝上兩側的導軌5,構成托盤4的半成品,雖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但制造過程煩復,且金屬材料重量較重、成本高。因此,另有公知薄型光驅的托盤,用塑料注射成形制造本體,但機芯仍然使用金屬沖壓,再加以組裝成托盤。雖然可降低光驅的重量,但構件仍多,制造組裝費時,且成本也高。因此,公知薄型光驅托盤的結構,仍存在問題有待于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型光驅托盤結構,通過一體注射成形的托盤,簡化托盤的結構,降低重量及成本,以提升光驅的產品競爭力。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型光驅托盤結構,利用托盤的結構強度,直接固定光驅主要的構件,薄化薄型光驅,以利于安裝和攜帶。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型光驅托盤結構,使托盤構成光驅控制測試單元,以方便光驅的檢修。
為了達到前述的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薄型光驅托盤結構一體成形包括矩形扁平體的本體;中央凹設承載槽,承載槽接近圓形,一側形成一開放周緣,相對側向周緣外延伸出一拾取槽,承載槽的周緣外側分散設有多個定位塊;一配置孔設在承載槽上,一端為固定孔,另一端為長形孔,承載槽在接近配置孔的位置設一嵌裝孔;本體的背面凸設加強肋和多個固定栓,加強肋圍設配置孔和嵌裝孔,并接近附近的固定栓,以及本體的兩側設兩滑軌。
該薄型光驅托盤結構,用固定孔附近的固定栓固定主軸馬達,用嵌裝孔附近的固定栓固設傳動馬達,以帶動傳動機構,驅動動讀取頭在長形孔內滑動,一鎖閂機構固定在本體背面的一角固定栓上,一電路板鎖定部分固定栓,最后以一保護底板鎖覆蓋托盤的背面,使托盤構成光驅控制測試單元。
附圖說明
圖1為公知薄型光驅的零件分解圖;
圖2為本發明薄型光驅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托盤的正面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托盤的背面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薄型光驅背面組裝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現舉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加以說明如下。
參考圖2,圖2為一薄型光驅20使用本發明托盤21的內部構造。該薄型光驅20包括托盤21、殼體22、連接器23、排線24及導軌25等。主要由殼體22構成的中空內部容納托盤21,托盤21的后端連接排線24,排線24的另一端連接設在殼體22后端的連接器23,托盤21利用兩側的導軌25支撐,可滑進滑出薄型光驅20的殼體2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1031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