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靜脈給藥銀杏內酯B及提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97492.6 | 申請日: | 2006-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8232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清;吳洪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93/22 | 分類號: | C07D493/22;A61K31/365;A61K36/16;A61K127/00 |
| 代理公司: | 宜興市天宇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李妙英 |
| 地址: | 214205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靜脈 銀杏 內酯 提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對藥物原料——銀杏內酯B及提取方法的改進,尤其涉及一種純度高,銀杏內酯B含量≥97%,銀杏酸含量≤2pmm,白果內酯未檢出(蒸發光散射檢測),可直接用于靜脈給藥的銀杏內酯B及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內酯的藥用功能及價值,已被醫學界所認可,隨著對銀杏內酯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各內酯藥效各不相同,其中銀杏內酯B較其他內酯成份,藥理活性最強,故倍受關注。
銀杏內酯B的來源可分為人工栽培提取、化學合成和植物細胞培養。化學合成存在空間結構復雜、手性多變,合成非常煩鎖,工藝復雜、成本高等不足,目前仍局限于學術價值,尚無生產意義;植物細胞培養,由于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也無實際生產意義。目前藥用銀杏內酯B,主要來自人工栽培銀杏葉提取。但由于銀杏內酯B在銀杏葉中含量較低約為0.2%,在銀杏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GBE)中也只有1%~2%。并銀杏內酯A、B、C、J等及銀杏酸、白果內酯共同存在,且各單體結構又極為相似,極性差異很小,單體分離純化較為困難。現有技術較多采用傳統色普或樹脂柱層析分離,不僅對設備要求較高,造成投資成本高,且銀杏內酯B有效提取率不夠高,而且由于提取方法原因,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性的銀杏酸和白果內酯,并分離純度不夠高,難以直接應用于靜脈給藥。所以通常提取銀杏內酯B難以直接用于對純度要求較高的靜脈給藥,只能作為口服用藥原料。而口服給藥其藥效功能發揮遠不如靜脈給藥高,不能充分發揮銀杏內酯B的藥效。因此,尋找有效的銀杏內酯B提取及純化方法,使之可直接用于靜脈給藥,成為銀杏開發的重要任務。
中國專利01119824.9介紹了銀杏葉提取物系統分離方法,通過加入1-2%抗氧劑水煮提,過聚酰吸附柱,過大孔吸附樹脂,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得總內酯;上硅膠柱分離,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脫,得白果內酯和銀杏內酯AB;白果內酯重結晶得無色白果內酯,銀杏內酯AB經反復重結晶得銀杏內酯B。此法報導可分別得到的銀杏總黃酮含量>50%,銀杏內酯B含量>98%,白果內酯含量>98.5%。但此法,不僅提取分離方法復雜,銀杏內酯B收率也不高,只有0.015%,并且含有較高約5ppm左右銀杏酸。
中國專利00117758.3公開的從銀杏葉或銀杏葉浸膏提取銀杏內酯A、B的方法,首先采用乙醇、或甲醇、或丙酮、或丁酮、或乙酸乙酯有機溶劑及氯化物鹽析劑浸取,對得到銀杏內酯A和B的濃縮物,采用制備液相色譜對含有銀杏內酯A和B的濃縮物進行分離,得到銀杏內酯A和銀杏內酯B。用甲醇與水進行重結晶,可得到單酯純度96左右。此法采用液相色譜分離,生產條件復雜,生產技術要求較高,導致生產成本高,并且未對銀杏酸及白果內酯作出定量指標,沒有報導可直接用于靜脈給藥;其次,此法銀杏內酯B收率較低,只有0.001%左右。
中國專利200310104958.7介紹的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提純銀杏內酯B方法,首先采用水煮法獲得總黃酮24%、總內酯6%的銀杏浸膏;再按每克浸膏粉加入0.8-1.2L乙酸乙酯,在30-35℃下進行液萃取,過濾,濾液減壓蒸干得銀杏內酯粗提物;再經模擬移動床純化得混合物;最后,先用乙醇重結晶,冰箱冷凍放置,得銀杏總內酯;再用甲醇重結晶,逐漸降溫至零下10-18℃,結晶兩次,得銀杏內酯B。報導可得到純度為90-95%銀杏內酯B,但未報導白果內酯、銀杏酸含量,不僅純度仍然較低,而且制備復雜,未報導可以用于靜脈給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974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