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應用于積體電路封裝的電路板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610083797.1 | 申請日: | 2006-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87493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2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黃進發(fā);簡惠玲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龍全國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3/06 | 分類號: | H05K3/06;H05K3/22;H05K1/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海生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應用于 積體電路 封裝 電路板 制造 方法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應用于積體電路封裝的電路板制造方法,尤指一種可降低成本的積體電路封裝制程。
技術(shù)背景
傳統(tǒng)印刷電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正片制程與負片制程;
其中傳統(tǒng)正片的制造流程,如圖3所示,其步驟包括:
X1:化學貫孔:于銅電路板上做化學貫孔(PTH),使其上、下層銅面導通;
X2:線路制作:運用液態(tài)油墨或感光型油墨,透過底片與光源曝光原理形成線路,再以化學方式去除非線路表面油墨,使該表面露出銅層部份;
X3:線路蝕刻:將露出的銅層運用化學腐蝕分解原理,使銅完全去除,而留下油墨保護的線路;
X4:線路表面處理:將留下的線路表面油墨去除后,將露出的銅面依需求鍍上符合積體電路封裝(COB)制程的金屬層。
通過上述印刷電路板的制程后,可進行積體電路封裝(COB)的制程,首先,會先于上述的積體電路封裝(COB)制程的金屬層拉導線,再進行模壓封膠,藉以完成封裝制程。
然而,由于印刷電路板在線路蝕刻的步驟,將不要的銅層蝕刻掉后,因此,在線路表面處理將出的銅面依需求鍍上符合積體電路封裝(COB)制程的金屬層后,需將先前串接于打線焊點(bonding?pad)的導線一并去除,如此的制程將受到拉導線占據(jù)布線面積的限制。
另由于不要的銅層蝕刻掉后,會形成正反表面積不相同的銅表面,而面積小的銅層吸收電流速度較快,面積較大的銅層吸收電流速度較慢,會使兩面積不同的銅層的形成鍍層厚度不均,造成在后段模壓封膠制程時,因板厚高低不平而造成溢膠的情形。
另外,傳統(tǒng)的負片的制造流程,如圖4所示,如第其步驟包括:
Y1:化學貫孔:于銅電路板上做化學貫孔(PTH),使其上、下層銅面導通;
Y2:線路制作:運用液態(tài)油墨或感光型油墨,透過底片與光源曝光原理形成線路,再以化學方式去除線路表面油墨,使該線路表面露出銅層部份;
Y3:線路保護:將露出銅層的線路表面以電解方式,于線路表面直接鍍上錫金屬保護層,以保護線路的完整性;
Y4:線路蝕刻:將非線路銅層表面的油墨運用化學分解原理,使之完全去除干凈而留下非線路銅層;再以化學蝕刻原理將非線路銅面完全去除,最后再將保護錫金屬層去除而留下線路銅層;
Y5:線路表面處理:將留下的線路表面油墨去除后,將露出的銅面依需求鍍上符合積體電路封裝(COB)制程的金屬層。
上述印刷電路板傳統(tǒng)的負片制程,較正片制程需要多一道線路保護的步驟,且在鍍上錫后,亦需要一道剝錫的步驟,因此步驟較為繁復,且制造成本亦較高。
緣此,本發(fā)明人針對上述習知印刷電路板所存在的問題點,通過多年從事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與制造開發(fā),經(jīng)詳加設(shè)計與審慎評估后,終于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改進上述缺點,且更具理想實用性的應用于積體電路封裝的電路板制造方法。
因此,習知積體電路封裝(COB)的傳統(tǒng)制造方法,包括有正片制程與負片制程:
其中正片制程步驟包括有化學貫孔、線路制作、線路蝕刻及線路表面處理:然而,由于線路蝕刻后,會形成兩表面積不相同的銅表面,因此經(jīng)過(COB)表面鍍層制程后容易形成鍍層的厚度不均現(xiàn)象,且在積體電路封裝(COB)的模壓封膠制程時,容易因高低不平而造成模壓溢膠;再者,僅留下一部份需要的線路,在積體電路封裝(COB)需要拉導線的制程設(shè)計時,會使布線的面積受到限制。
另外,負片制造步驟包括:化學貫孔、線路制作、線路保護、線路蝕刻及線路表面處理:然而,由于負片制造需要多一道線路保護的步驟,且在鍍上錫后,亦需要一道剝錫的步驟,因此制造成本較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積體電路封裝的電路板制造方法,其步驟包括:
步驟1、化學貫孔:于銅電路板上做化學貫孔(PTH),使其上、下層銅面導通;
步驟2、線路制作:運用液態(tài)油墨或感光型油墨,透過底片與光源曝光原理形成線路,再以化學方式去除線路表面油墨,使該線路表面露出銅層部份;
步驟3、線路表面處理:將留下的線路表面油墨去除后,所露出的銅面依需求而鍍上符合積體電路封裝(COB)制程的金屬層;
步驟4、線路蝕刻:將非線路的銅層表面油墨運用化學分解原理,使油墨完全去除,而留下非線路銅層,再以化學蝕刻分解原理將非線路銅層完全去除,只留下符合積體電路封裝(COB)制程的金屬表面;
步驟5、線路側(cè)面銅包覆:將線路側(cè)面露出的銅層以化學溶液直接鍍上金屬保護層,以避免露銅線路氧化;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龍全國際有限公司,未經(jīng)龍全國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83797.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