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82912.3 | 申請日: | 2006-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93312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林峰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啟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G02B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壽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及其 導光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特別是涉及一種包括二個導光板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
背景技術
發光二極管是由半導體材料所制成的發光元件,元件具有兩個電極端子,在端子間施加電壓,通入極小的電壓,經由電子電洞的結合,則可將剩余能量以光的形式激發釋出。
不同于一般白熾燈泡,發光二極管是屬冷發光,具有耗電量低、元件壽命長、無須暖燈時間、反應速度快等優點。再加上其體積小、耐震動、適合量產,容易配合應用上的需求制成極小或陣列式的元件。目前發光二極管已普遍使用于照明、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指示器及顯示裝置上,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近來,發光二極管更被應用作為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中背光模組的背光源,并有逐漸取代傳統冷陰極熒光燈管的趨勢。
請參考圖1,現有技術中以發光二極管作為光源的背光模組1,是具有復數發光二極管11、一導光板(Light?Guiding?Plate,LGP)12、一擴散板13以及一光學膜片組14。其中,導光板12是為透光性的材質,包括一入光面121以及一出光面122,該等發光二極極11是設置于導光板12的入光面121。導光板12是具有一網點結構123,其是相對出光面122而設置。擴散板13及光學膜片組14是位于導光板12的一側。
發光二極管11所發出的光線,是經由入光面121進入導光板12并在導光板12內進行全反射,當光線經過導光板12的網點結構123時,會產生散射而破壞光線的全反射現象,造成部分光線折射出導光板12的出光面122后,射入擴散板13。擴散片13可使光線的分布更加均勻。另外,光學膜片組14可具有復數棱鏡片141,142,光入射上光學膜片組14后可修正光線的方向,以達到聚光的效果并提高亮度。如此一來,即可提供一平面且均勻的光線,以供液晶面板作為一面光源。
為了要獲得發出白光的面光源,目前有許多方式,例如是利用單一發光二極管所發出的光及激發熒光粉所產生的互補光而形成白光;或是利用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管進行混光來形成白光。其中,利用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管來進行混光可例如是利用三原色(紅、藍、綠)的發光二極管,優點是可避免因為熒光粉轉換的損失而得到較佳的發光效率外,更可以藉由分開控制三色發光二極管的光強度,達成可變色溫的效果。另外,并可藉由晶粒波長及強度的選擇得到較佳的演色性(color?rendering?index)。??
然而,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管進行混光時,若混光距離不足夠時,則使用者在此背光模組前方各處仍可輕易觀察到多種不同的顏色,無法形成均勻的白光面光源,故會影響背光模組的品質。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能利用導光板組本身結構設計的改變,來改善不同顏色發光二極管混光距離不足的問題,實為一重要課題。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具有足夠混光距離,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光源是鄰設于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一導光板包括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二斜面是相對而設;以及一第二導光板,是設置于該第一導光板的一側,該第二導光板包括一凹部,該凹部是面對該第一導光板。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背光模組,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是發出一第一光束,該第一光束入射該第一導光板后是于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二斜面反射,并由該凹部入射至該第二導光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啟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啟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829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