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以網關控制協議支持的高速傳真的信令流程的實現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73014.1 | 申請日: | 2006-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63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陸立;梁柏青;傅娟;張鵬生;朱曉潔;呂振華;葉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電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N1/32 | 分類號: | H04N1/32;H04L29/06;H04M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憲富 |
| 地址: | 51063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關 控制 協議 支持 高速 傳真 流程 實現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解決組3(G3)傳真數據在IP互聯網上實時傳送的可靠性問題的方法,確切地說,涉及一種以網關控制協議支持的高速傳真的信令流程的實現方法,屬于軟交換網絡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IP互聯網上傳送的傳真數據主要有兩種編碼技術,一種是采用語音編碼G.711算法對傳真數據進行編碼后,在IP互聯網上傳送,業界將這種方法稱為VBD(Voice?Band?Data);另一種是采用專門針對傳真數據在IP互聯網實時傳送的編碼技術-T.38規程,其數據包中帶有T.38的包頭,增加了冗余和糾錯機制,以保證傳真數據在IP互聯網上的可靠傳送。
對于傳真業務,T.38方式對IP互聯網的承載環境的適應能力,要比VBD方式強,因此能夠達到更好的傳真質量。但是,T.38所需要的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有特別的性能要求,對網關的性能消耗也比G.711的DSP要大,對網關的技術要求較高。而對于G.711這種壓縮率最低的語音編碼技術是網關最基本和成熟的技術,因此網關通常都支持VBD傳真方式;如果采用T.38方式,必須對網關進行特別技術改造。
基于VBD方式簡單、成熟的優點,在IP互聯網絡質量較好,或傳真質量保證需求較低的情況下,仍然允許采用VBD方式。目前的網關設備對于傳真編碼方式的選擇都是預先從上述兩種方式中選擇設定一種,業務流程不能同時兼容兩種方式;也就是說,傳真發送和接收雙方網關設備不能進行動態協商,一旦雙方的設定不一致,則無法實現傳真。
在傳真控制技術中,傳真的開始都是采用先建立語音通道,然后傳真終端發送傳真開始信號音,接著建立傳真通道。網關上建立傳真通道必須執行進入傳真模式、確定編碼算法、IP地址和端口號。目前建立傳真通道的方法可以歸納成兩類:一種是網關自行建立,軟交換不控制;另一種是由軟交換控制。
軟交換不控制的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真發送和接收的雙方網關不能動態協商傳真編碼方式和端口號,兩個網關必須事先設定彼此的傳真端口號,事先設定采用相同的編碼方式:VBD或T.38。這樣在全網實施時,難以實現不同廠家、不同運營商的傳真互通。另外,軟交換不控制的方式導致軟交換無法知道用戶在使用傳真業務,而把高質量的傳真業務也只當成普通的語音業務。
因此,業界傾向采用軟交換控制的方式,目前方法是網關把主叫傳真音CNG、被叫對CNG的證實音CED、前導信號音V21和T.30控制信號都上報給軟交換,由軟交換控制網關播放對方網關的這些信號,控制網關切換到傳真模式、協商傳真方式和端口號,這種方法對網關自適應傳真的功能要求低。但是,為了建立傳真通道,軟交換和網關之間交互的信令消息過多,大大降低傳真效率;并且消息定義不明確,實施性較差。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當傳真呼叫跨越兩個軟交換時,軟交換之間的信令不支持攜帶T.30的控制信號,導致跨軟交換的傳真無法實現。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網關控制協議支持的高速傳真的信令流程的實現方法,用于解決目前在傳真業務存在的問題:T.38和VBD兩種傳真編碼方式不能在業務中兼容,以及采用軟交換控制傳真時,存在的諸多問題:與網關的信令交互過多,效率低,實施性差,以及無法實現跨軟交換的傳真;從而,為用戶提供一種清晰、簡潔、能夠在全網互通的高效傳真信令流程的實現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網關控制協議支持的高速傳真的信令流程的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軟交換和網關之間采用網關控制協議MGCP對傳真業務進行控制,能夠同時兼容兩種傳真方式:在IP互聯網上實時傳送G3傳真的T.38規程的方式和采用語音通道透傳傳真數據的VBD方式,且首選T.38方式,次選VBD方式;軟交換控制傳真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的兩個網關之間對傳真方式和包括IP地址與端口號的傳真媒體通道信息進行協商;在傳真結束后,根據軟交換設置的切回開關的工作狀態,切回語音通話狀態,或不切回語音通話狀態而直接釋放呼叫。
所述網關是采用MGCP協議的網關,包括但不限于綜合接入設備IAD。
所述傳真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的兩個網關是同一軟交換控制下的兩個網關,或者是分別處于兩個不同軟交換控制下的兩個網關。
在傳真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的兩個網關位于同一軟交換控制下時,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驟:
(1)建立語音通話狀態;
(2)在軟交換控制下,采用MGCP協議進行兩個網關之間的媒體能力協商而建立傳真通道,進入傳真狀態;
(3)結束傳真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電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未經廣東省電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730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