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有大豆蛋白纖維面料的生產方法及生產的面料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68917.0 | 申請日: | 2006-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9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解學生;董書善;高士林;李竹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宏利 |
| 主分類號: | D03D15/00 | 分類號: | D03D15/00;D03D13/00;D01H4/00 |
| 代理公司: | 濰坊正信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玉峰 |
| 地址: | 262300山東省日照市五***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有 大豆蛋白 纖維 面料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采用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原料生產面料的方法及生產的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面料。
背景技術
大豆蛋白纖維是一種再生植物蛋白纖維,主要成分與羊絨和真絲類似,既具有天然蠶絲的優良特性,又具有合成纖維的機械性能,以大豆蛋白纖維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面料外觀華貴,具有非常好的舒適性,面料具有真絲般的光澤,非常怡人,懸垂性也極佳,表面紋路細潔、清晰,手感柔軟、滑爽,質地輕薄,具有真絲與山羊絨混紡的感覺,其吸濕性與棉相當,而導濕透氣性遠優于棉。并且以大豆蛋白纖維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面料的染色及物理機械性能也非常好,大豆蛋白纖維本色為淡黃色,很象柞蠶絲色。它可用酸性染料、活性染料染色,尤其是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產品顏色鮮艷而有光澤,同時其日曬、汗漬牢度也非常好,而其單纖斷裂強度在3.0Cn/dtex以上,比羊毛、棉、蠶絲的強度都高,纖度可達到0.9dtex。初始模量偏高,而沸水收縮率低,所以含有大豆蛋白纖維面料尺寸穩定性好,在常規洗滌下不必擔心織物的收縮,抗皺性也非常出色,且易洗、快干,是高檔的襯衣面料。另外,由于大豆蛋白纖維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與人體皮膚親和性好,如在大豆蛋白纖維紡絲工藝中加入定量的有殺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藥與蛋白質側鏈以化學鍵相結合,則藥效顯著且持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此,以大豆蛋白纖維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面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目前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品基本上都是環錠紡紗,因大豆蛋白纖維的特性問題,采用環錠紡紗生產的產品存在著成紗條干較差、布面立體感不強、懸垂性較差等問題。噴氣紡紗技術是利用高速旋轉氣流使紗條加捻成紗的一種新型紡紗方法,是利用由兩個氣流旋向相反的第一、第二噴嘴串接而成的噴嘴系統噴射出的高速旋轉氣流場對纖維集合體的外緣纖維進行吹捻,使其對內層纖維產生包覆而形成噴氣紡紗線,并且第二噴嘴的壓力大于第一噴嘴,使經過第一噴嘴后形成的芯須條在通過第二噴嘴時在其外面反向包覆上一層包纏纖維,包纏纖維對芯紗產生向心力,使纖維間的抱合力大大提高,從而聚合成紗。因此采用噴氣紡紗技術生產的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品的結構、性能與環錠紗相比,其性能顯著得到改善,但是,目前在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品生產中并沒有成熟的生產技術和與之配套的生產工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品的需求,也限制了大豆蛋白纖維產品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含有大豆蛋白纖維面料的生產方法,本生產方法能夠有效的解決當前采用噴氣紡紗技術生產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品的問題。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面料,該面料具有優良的染色性能及物理機械性能,并且也具有非常好舒適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含有大豆蛋白纖維面料的生產方法,以采用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的紡織纖維為原料經過調濕→清花工序(抓棉→開棉→棉箱式給棉成卷)→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紡紗(粗紗、細紗)工序生產得到紗線,之后通過整經工序→漿紗工序→筘綜→織布工序,及后處理后得到面料成品,其中可以采用兩道開棉工序,先通過混開棉機對纖維開棉,再通過梳針式開棉機在對纖維進行開棉的同時也對其進行梳理;紡紗時采用噴氣紡紗,由于大豆蛋白纖維的纖維細、長度長、卷曲模量小,加上表面磨擦力大,所以紡紗生產中易出現棉結,易被打斷成短纖維,造成梳棉易落網,牽伸工序如牽伸力大則易形成粗節等不良現象,因此,在清花時采用對纖維損傷較小的梳針式打手對纖維進行開清處理,加強梳理效果,降低打擊作用,減少纖維損傷,并且降低車速,可減少纏繞羅拉和膠輥,縮小各機臺均棉裝置的隔距,調整各部件間纖維轉移比0.97~0.99,從而減小成卷米重不勻率,以減小成紗重量不勻,防止出現布面條紋。
梳棉時采用低密度針布,并且錫林與蓋板五點隔距采用0.35mm、0.25mm、0.25mm、0.25mm、0.35mm以防止纖維損傷和錫林繞花現象。并且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生產,加大車間濕度,縮小棉網張力,以防止墜網,這對于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來說,這是一些常規的知識。
并條采用兩并,由于纖維表面磨擦系數大,為了防止因牽伸力與握持力不適應,產生粗節問題,可在并條和紡紗工序中,羅拉間距采用28mm,后區牽伸倍數1.6,并且選用表面大摩擦系數的皮輥和皮圈,或對膠輥表面樹脂涂層處理或酸處理,以增大羅拉處的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宏利,未經丁宏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689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酒精稀釋法生產全溶雙烯的方法
- 下一篇:立式注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