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PON PLOAM機制下處理錯誤的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060375.2 | 申請日: | 2006-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60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2 | 分類號: | H04B10/12;H04B10/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全文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on ploam 機制 處理 錯誤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接入網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PON?PLOAM機制下處理錯誤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接入網領域在繼DSL充分發展之余,光接入也蓬勃興起,尤其點到多點特征的光接入技術——PON(Passive?Optical?Network,無源光網絡)再次受到矚目。與點到點光接入相比,PON局端用一根光纖,即可分路成數十甚至更多的用戶側光纖,大大降低建網成本。其中GPON(Gbit無源光網絡)是當前幾種PON中技術最全面成熟的,兼容ATM和IP網絡,具有線路速率高、維護管理完善等優點。
請參照圖1所示,PON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OLT(Optical?Line?Termination,光線路終端)、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光分布網)和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網絡單元)/ONT(Optical?Network?Termination,光網絡終端)。
OLT為PON系統提供網絡側接口,連接一個或者多個ODN。ODN是無源分光器件,將OLT下行的數據分路傳輸到各個ONU,同時將多個ONU/ONT的上行數據匯總傳輸到OLT。ONU為PON系統提供用戶側接口,上行與ODN相連,如果ONU直接提供用戶端口功能,如PC上網用的以太網用戶端口或連接模擬電話的POTS(Plain?Old?Telephone?Service,傳統電話業務)端口,則稱為ONT。
在PON系統中,從OLT到ONU/ONT稱為下行,反之為上行。下行數據因光的特性是廣播到各ONU的,上行各ONU的數據發送由OLT分配發送區間,時分復用。
鏈路層幀包括幀頭、載荷兩大部分,其中幀頭除了一些固定的頭信息,還有些可選的開銷內容,用于管理、維護等目的,PLOAM(Physical?Layer?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物理層操作、管理和維護)機制就是其中一種。PLOAM有獨立完整的報文格式,但是并不太長,適用于OLT和ONU之間的快速及時的管理維護信息交互和處理。OLT可以用PLOAM報文向ONU提出一些管理要求;ONU可以用PLOAM報文回應OLT的請求;ONU也可以主動用PLOAM報文上報一些管理維護信息。PLOAM報文又稱為PLOAM消息。
PLOAM消息固定為13字節長,字段分配如圖2所示。1字節的ONU?id是OLT分配給ONU的唯一標識;1字節的Message?id表示消息的類型;10字節的Date存放消息的具體內容,因消息類型而異;1字節的CRC對前面12個字節進行校驗保護。
基于以上特征,主要在OLT和ONU建立鏈路的過程中,和鏈路維護中用到PLOAM消息,PLOAM消息負責物理層和少量必要的鏈路層功能,在建鏈之后大量的維護管理信息使用更高層協議的其他通道方式實現。如建鏈過程中,OLT指定ONU的物理層報文格式參數、調整ONU發光功率、配置鏈路層上的數據承載通道(PON的數據傳輸基于通道)、ONU上報設備信息等;在鏈路維護時,實現下行數據加密開關控制(一個ONU的下行數據,因被廣播下來,需要對其他ONU保密)、密碼更新、ONU鏈路狀態上報等。
PLOAM消息的一類交互形式是OLT下發命令消息,ONU做出對應的操作。每個ONU的鏈路層狀態用一個狀態機維護,如果OLT要求ONU狀態發生改變或發送特定數據,則OLT可通過對ONU的狀態和上行數據檢測等得知ONU是否正確的處理了OLT消息;還有些OLT消息則是在不改變ONU狀態機的條件下對ONU進行配置,也不要求ONU回應特定的數據或PLOAM消息,這時協議規定ONU要回應一個Ack消息,表示ONU收到了來自OLT的正確的PLOAM消息(即通過了CRC校驗(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環冗余校驗)),以確保下行消息正確傳送到ONU。
Ack消息格式如下,從第3字節開始復制ONU收到的下行消息內容,可用于OLT的比較確認:
在這種機制下,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603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