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藥物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48489.5 | 申請日: | 2006-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0823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靳秀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靳秀琴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 | 分類號: | A61K36/898;A61P17/10;A61K3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8030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痤瘡 粉刺 藥物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痤瘡、粉刺是由于內分泌失調,內火過盛,雄雌性激素不平衡等原因引發而成。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尤其是年輕人對自己的面部十分重視。而現在治療痤瘡、粉刺病癥的藥物大部分具有副作用,治療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根治,有時誤診還會造成面部的損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了利用中草藥及全息經絡穴位施藥技術治療,組方嚴謹且療效顯著的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藥物及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痤瘡、粉刺病癥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研究成就,從祖國醫學寶庫中,篩選出數種天然植物藥,按中醫理論組方,提取精華,利用全息經絡穴位施藥技術,使其緩解和根治痤瘡、粉刺病癥發生發展的作用。所述的組方為黃苓20g、白芷20g、白芨20g、黃連20g、大黃20g、硫磺12g和丹參20g。其制備方法為將上述藥物挑選粉碎,過100目篩,溫度控制在80℃,進行2小時滅菌,制備成成藥。
中醫理論認為,痤瘡、粉刺病治療后容易復發,難以治愈,而通過針刺穴位外敷就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且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辨證施治,用藥中的。本組方中的黃苓具有清熱燥濕、清肺及大小腸之功效;白芷具有發表散風除濕、活血排膿、生肌潤澤之功效;白芨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機、白面去黑干之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解毒之功效;大黃具有瀉熱通便、行瘀破積、清火消腫之功效;硫磺具有解毒殺蟲療疥之功效;丹參具有活血祛瘀、平痤消癜之功效。由上述藥物在相互作用下,調合諸藥,并引導諸藥直達病所。本發明的功能和主治范圍為制劑屬外敷用藥,在人體背部的穴位針刺并施以藥物,藥物通過人體的經絡吸收,從而調節面部的內分泌,達到根除的目的。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癢,軟堅散結,生肌潤澤,加強免疫作用的功能,普遍適用痤瘡、粉刺等病癥,具有治愈效果。
本發明藥物臨床使用結果表明,有下述優點:
1、本發明的制劑,對患處具有突出的對癥效應,藥效持續時間長,一旦對癥,就會一直對病灶進行不間斷的作用。
2、本發明的制劑,沒有毒副作用,屬外敷用藥,藥物與皮膚接觸,經絡滲入,吸收部位局限,不會對人體和生命活動造成危害,安全可靠。
3、本發明由于采用了各種中藥材及精細加工工藝,其制品內含多種藥物,組方嚴謹,工藝簡單,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的組方為黃苓20g、白芷20g、白芨20g、黃連20g、大黃20g、硫磺12g和丹參20g。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為將上述藥物挑選粉碎,過100目篩,溫度控制在80℃,進行2小時滅菌,制備成成藥。成品藥為散劑,屬外敷用藥。然后裝瓶包裝。
本發明制備的制劑,使用全息經絡穴位施藥技術,治療步驟為:第一次施藥,在人體背部的大椎穴位針刺并施以藥物,藥物通過人體的經絡吸收,粉刺逐漸萎縮,變暗,一般一側面見效。第二次施藥,另一側面部原有粉刺萎縮變暗,效果更加明顯。第三次施藥,主要是鞏固以上治療,從根本上調節面部的內分泌,達到根治的目的。通過以上治療后,面部粉刺和痤瘡便會消失,不再生長。但個別人可能又長出幾個,這只是殘余分泌物的尾瀉,不會再續復發,數日后便會自行消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靳秀琴,未經靳秀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4848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供資源準入控制的方法
- 下一篇:半導體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