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脫臭廢堿液吸收處理煙氣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047793.8 | 申請日: | 2006-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329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韓建華;朱峰;趙景霞;回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D53/60 | 分類號: | B01D53/60;B01D53/79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臭 廢堿液 吸收 處理 煙氣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脫臭廢堿液(如液態烴堿精制脫臭廢堿液、汽油堿精制脫臭廢堿液、乙烯堿精制脫臭廢堿液)吸收處理煙氣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經濕式氧化處理后的脫臭廢堿液)吸收煙氣中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燃煤鍋爐和燃油鍋爐所使用的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如果不加以處理,這些污染物隨煙氣排放到大氣中,將對大氣產生嚴重的污染。其它一些工業設施,如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催化劑再生裝置、硫酸生產裝置等,都會排放含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廢氣,這些廢氣與鍋爐煙氣相同,均是嚴重的大氣污染物。
對這部分煙氣目前常見的處理脫硫方法有干法、濕法、半干法,其中濕法脫硫技術最成熟,國內外煙氣脫硫技術也多以石灰石—石膏法為主。其原理主要是煙氣從鍋爐引出,經過除塵器除塵之后進入熱交換器進行降溫,降溫后由鼓風機增壓進入吸收器。以石灰石漿液做為吸收劑,在吸收器內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二水亞硫酸鈣,并在漿液池底鼓入空氣強制氧化生成二水硫酸鈣,經過濃縮、脫水等工藝過程得到副產品石膏。該處理方法,第一,由于鈣鹽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使設備容易結垢發生堵塞;第二,脫硫產物的處理比較麻煩,使整個工藝比較復雜,制漿設備龐大,操作費用高,占地面積和投資較大;第三,石灰石—石膏法在吸收處理煙氣的同時釋放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第四,由于在煙氣進入吸收器之前要先進入熱交換器進行降溫,而煙氣量通常較大,熱交換器總傳熱系數又較低,使熱交換器所需要的換熱面積較大,因此投資較大操作費用較高。
在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的油品堿精制單元排出含有無機硫化物、有機硫化物的廢堿液。這部分廢堿液經濕式氧化處理后,硫化物的含量可以從5000~150000mg/L降低至小于5mg/L。但脫臭廢堿液由于PH值較高,通常需要加酸進行酸化中和之后才能送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
CNl393281A將含有機酸鹽或有機酸的工業廢水、廢渣加入石灰(石)濕式煙氣脫硫系統中,以提高石灰(石)利用率,并利用廢物,但仍以石灰(石)濕式煙氣脫硫為主,其固有的不足未能解決。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煙氣吸收處理的方法,利用脫臭廢堿液吸收處理煙氣,可以對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同時進行吸收,而不產生二氧化碳(溫室氣體)。該方法高效穩定,不易結垢,投資少,操作簡便且操作費用低,處理后煙氣達到排放標準。同時對脫臭廢堿液進行了有效利用,一方面節省了用于酸化中和脫臭廢堿液的酸,另一方面節省了用于煙氣吸收處理的堿。并且有效解決了煙氣換熱降溫時,傳熱效率低,設備成本高的問題。
本發明脫臭廢堿液吸收處理煙氣方法具體包括如下過程:
(1)將來自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等行業產生的廢堿液進行濕式氧化脫臭處理,將其中的硫化物氧化為亞硫酸鹽和/或硫酸鹽;
(2)得到的脫臭廢堿液作為煙氣凈化吸收劑,采用兩段吸收方式進行煙氣凈化處理。
步驟(2)中所述的兩段吸收方式為,第一段:第二段排放的吸收液直接與煙氣接觸,以降低煙氣溫度,同時脫除其中部分污染物;第二段:步驟(1)得到的脫臭廢堿液與經過第一段降溫后的煙氣接觸,吸收包括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的污染物,凈化后的煙氣排放。
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工業中,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控制產品使用過程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產生量,對于含硫量較高的產品進行堿精制,如液態烴堿精制脫臭廢堿液、汽油堿精制脫臭廢堿液、乙烯堿精制脫臭廢堿液等一種或幾種。在此過程中排出的廢堿液中無機硫化物和有機硫化物含量較高。廢堿液脫臭方法采用濕式氧化方法,經氧化脫臭處理后,硫化物的含量可以從5000~150000mg/L降低至小于5mg/L,但脫臭廢堿液PH值較高,堿度(氫氧化鈉質量分數)一般在2%~5%。廢堿液的濕式氧化為本領域的公知知識,如CN98121081.3所介紹的濕式氧化方法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477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海水脫硫系統
- 下一篇:一種用于射頻識別的多標簽識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