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容分發網絡的路由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030997.0 | 申請日: | 2006-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602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邱進冬;鄧飛;徐洪波;姚云平;王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思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6 | 分類號: | H04L12/56;H04L29/06;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陸嘉 |
| 地址: | 200333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容 分發 網絡 路由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容分發網絡的路由技術,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節點重疊內容分發網絡的路由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流媒體業務的發展,內容分發網絡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電信的內容分發網絡CDN系統,承載了部分的VNET流媒體業務,接入的服務供應商SP在系統中主要提供WMV格式的流媒體文件,用以支持點播業務和少量直播業務,下載業務正準備開展中。
然而,目前電信的CDN系統承載的業務發展并不理想,現有的CDN系統沒有被用足用好。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還有大量的影視類的SP以及其他SP沒有接入到電信的CDN系統當中,而且各節點的CDN系統存儲資源平均只利用了一半左右,均還有較多剩余,還可承載更多的流媒體內容;同時各節點的并發數量非常少,離系統的警戒線還有較大的差距。另外,電信與各地方的CDN系統也還沒有做到互聯互通。
業務品種少和用戶并發數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戶對現有業務和內容的不滿足。一方面,目前的業務內容和業務模式都相當單一,對用戶的吸引力和黏著力不大,需要大力拓展和業務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思考現有CDN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對其進行升級或改造,使得CDN系統可以承載更多類型和更復雜的業務應用。
總結而言,CDN網絡目前主要存在下述的問題,包括系統管理性、不同廠家設備的互通性及業務實施等方面,具體表現在:
1)業務模式單一:業務量主要來自直播,點播所占比例較少;只支持流媒體和下載業務,不支持Web?cache、P2P等業務;除承載業務模式外,需要擴展托管(自營)業務模式。
2)SP接入:接入靈活性不夠;接入周期較長;SP自服務功能不夠。
3)業務運營:面向業務的統計功能較少。
4)網絡結構和業務流程不夠合理:負載均衡健康檢查不完善、策略單一,DNS機制造成的跨省服務問題;適應于省網互通,需要實現逐級分發和主機未命中處理的流程;
5)管理支撐系統功能不足:對多廠商設備互通性不好;內容管理功能不足,多片庫管理存在問題,內容統一管理、分發、訪問統計問題;管理支撐系統的一用性問題。
在內容分發技術中,另一種廣泛應用的技術是P2P技術,但是單純的P2P網絡同樣存在著下述的問題:
1)可管理性:在實際應用方面,P2P的運算結構容易引發錯誤和故障。例如,在P2P網絡中,用戶可能會突然關閉其它人正在訪問的電腦設備。還有目前越來越多的商業人士使用便攜的筆記本電腦,很可能當帶有非常重要數據的筆記本電腦離開公司的內部網絡,就會出現其他人無法訪問的尷尬局面。P2P網絡給了用戶更多的自由,但是這也陷入了“無政府主義”的困境。可以想象,缺乏管理的P2P網絡將會成為病毒、不法內容以及非法交易的溫床。
2)安全性:物理和邏輯安全是P2P模式所要關心的重點問題。公司用戶理所當然地將他們的服務器放置在安全地點,同時使用安全軟件進行保護。但是桌面電腦往往安全級別較低。如果將辦公場所內的所有桌面電腦通過內部P2P網絡進行互聯,將大大增加不安全隱患--黑客可以只要訪問其中一臺電腦,就可以在整個網絡中暢通無阻。
3)成本問題:商業應用的開發人員需要仔細的檢測企業應用程序所需要的服務器資源和帶寬。P2P模式則減少了這種仔細設計的可能性,而增加了大量的不確定帶寬、服務器資源和分布式存儲的需求。盡管理想中的P2P模式會將數據存儲在消費者的客戶端系統中,這樣在實際的應用中就需要客戶端和服務器端一樣都擁有所需數據的備份。此外,P2P模式的應用越多,那么就必須擁有更快的硬件性能和更大的存儲容量。而上述問題可能造成的結果必然是抵消了原來P2P可以減少服務器端費用支出的優勢。
能源的消耗也是個問題--在P2P模式中,客戶系統將需要24小時的不關機運行--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將會導致P2P解決方案的總體成本增高。雖然P2P系統所使用的硬件設備可能比服務器的價格要低,但專家指出,P2P模式的真正成本支出在于規劃和管理。
4)網絡帶寬問題:由于P2P網絡的用戶眾多,當某個用戶進行搜索時,自然會得到大量的搜索結果。而除了少數有用的信息以外,其他大多數的信息可能都屬于垃圾信息。用戶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在P2P使網絡變得空前活躍的同時,將大量吞噬網絡帶寬。特別是在大多數用戶更喜歡傳送大體積的MP3文件、視頻文件的時候,這個問題更加不容忽視。在我國,網絡帶寬較窄成了P2P應用難以逾越的障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思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思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309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紡粘水刺無紡布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吸氣式火箭組合循環發動機
- 內容再現系統、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提供裝置、內容再現程序和內容提供程序
- 內容記錄系統、內容記錄方法、內容記錄設備和內容接收設備
- 內容服務系統、內容服務器、內容終端及內容服務方法
- 內容分發系統、內容分發裝置、內容再生終端及內容分發方法
- 內容發布、內容獲取的方法、內容發布裝置及內容傳播系統
- 內容提供裝置、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
- 內容傳輸設備、內容傳輸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發送設備、內容發送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內容再現程序及內容提供系統
- 內容記錄裝置、內容編輯裝置、內容再生裝置、內容記錄方法、內容編輯方法、以及內容再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