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微波硫燈的波導腔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14386.7 | 申請日: | 2006-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93785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任建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J65/04 | 分類號: | H01J65/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馬金華 |
| 地址: | 3004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微波 波導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波硫燈用的波導腔,尤其涉及一種不易產生縫隙打火的微波硫燈用波導腔。
二、技術背景
微波硫燈是一種采用全新發光機理發光的新型光源,具有節能、使用壽命長、光色好、污染小的優點。其發光過程如下所述。
參照圖1、圖2。硫燈燈泡2安置于諧振腔1之內,并由電機6通過燈柄8帶動進行旋轉,風扇10起冷卻作用;波導腔3由下腔體13和上蓋9連接而成;磁控管5的輸出部4由位于下腔體13左側的磁控管輸入孔11插入波導腔3中,其發出的電磁波經由位于上蓋右側的輻射孔12,放射到硫燈燈泡2上,硫燈燈泡2泡殼內的發光物質硫在電磁波的激發下形成分子能級躍遷,從而產生連續光譜。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電磁波在波導腔3中傳播時,會在其內壁的表面上感應出高頻電流,此高頻電流被稱為面電流;(參照圖3,圖中箭頭所指即電流方向),當面電流在波導腔3內運動至上蓋9和下腔體13之間的加工縫隙7時,便會被加工縫隙7所切割。這是因為波導腔3不是整體結構,而是由下腔體13和上蓋9連接而成,產生縫隙在所難免,而電流方向與縫隙方向存在角度差(相當于圖3中19所示之情形)時就有切割作用。且因面電流本身具有的高頻特性,便會在加工縫隙7上引發打火現象。這不僅要引發安全問題,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損耗。為了避免這種打火現象的產生,一般采取在加工縫隙7上涂抹導電膠的方法將縫隙堵塞,以便對其進行抑制。顯而易見,這種方法既費時又費工,且難免有所疏漏,并非是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法。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微波硫燈用波導腔,使其依靠本身的結構優勢,而不是用在加工縫隙上涂抹導電膠的方法來有效防止電磁波在波導腔中傳播時在加工縫隙處產生打火現象。
本發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微波硫燈的波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導腔由前腔體22和后腔體21對接而成,其底部的左側開有磁控管輸入孔11,頂部的右側開有輻射孔12。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由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來實現。
前述的用于微波硫燈的波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體22和后腔體21的對接處位于所述波導腔的中線處。
采用本發明技術制造的波導腔,由前腔體22和后腔體21對接而成,對接產生的加工縫隙7位于波導腔的中線處,當由電磁波傳輸產生的面電流在波導腔的內部運行時,其傳輸方向與加工縫隙7平行(相當于圖3中20所示之情形),此時將不會在加工縫隙7處發生打火現象。也就是說,本發明是利用波導腔本身的結構優勢,而非涂抹導電膠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打火現象的發生,且具有可靠性高和節約成本的優點。
四、附圖說明
圖1是采用已有技術的微波硫燈結構示意圖;
圖2是采用已有技術的波導腔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波導腔中面電流傳輸原理的示意圖;
圖4是采用本發明之波導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4,波導腔由前腔體22和后腔體21對接而成,前腔體22和后腔體21采用金屬鋁壓鑄而成,并注意將磁控管輸入孔11和輻射孔12一并壓鑄成型,前腔體22和后腔體21的對接處位于波導腔的中線處,最后用螺栓(未予圖示)將它們連接成一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1438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