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丹參、三七、紅花和麝香或麝香酮的中藥組合物及制劑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014263.3 | 申請日: | 2006-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8501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旭;鄭永鋒;李學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537 | 分類號: | A61K36/537;A61K9/20;A61K47/36;A61P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402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丹參 三七 紅花 麝香 中藥 組合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劑,特別是涉及一種以中藥藥 材為原料制成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老齡化及發病群體的年輕化,心腦血管病人逐年增加, 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心絞痛是一種由心肌暫時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發 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冠心病心絞痛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硬化或痙攣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絞痛,約占心絞痛患者的90%。
目前治療心絞痛的方法以擴張血管、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為主。應用的 傳統西藥為硝酸酯、亞硝酸酯類、β-受體阻制劑、鈣拮抗劑等,但是均存在較大的毒副作用, 不宜長期服用,多為癥狀性的治療而對病程進展無較大作用。例如服用硝酸甘油后有時會出 現頭脹、頭內跳痛、心跳加快,甚至昏厥[參見新編藥物學[第14版)264頁],近年來又發 現有致嚴重低血壓[參見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97;7(4):42;陜西醫學雜志1996;25(5): 315]、易產生耐受性[參見南方護理雜志1996;3(5):7~9]等問題,阻礙了其在臨床上的應 用。
雖然亦有不少治療心絞痛的中成藥,其中丸、散、膏、丹、湯劑早已成為古老的歷史, 現代人極少應用。目前市場上有普通復方丹參片劑和膠囊等制劑出售,但普通片劑、膠囊生 產工藝較落后,有效成分含量低,無質量控制標準等問題,因此,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的治療 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的中藥是廣大醫藥工作者努力的目標。
膜分離技術(Membrane?Separation?Technique)是一項新興的高效分離技術,已被 國際公認為20世紀末至21世紀中期最有發展前途的一項重大高新生產技術。超濾 (Ultrafiltration,UF)技術是一種膜分離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膜孔選擇性篩分性 能,以分離、提純和濃縮物質。超濾方法,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各向異性膜(即不 對稱膜)為過濾介質,在常溫條件下,依靠一定的壓力和流速,使溶液流經膜面,迫使 低分子量物質透過膜,而使高分子物質被截留。
由于超濾方法為物理方法,具有不須反復加熱,沒有“相態”變化,破壞有效成分 的可能性較其它通用方法為少,工藝流程短等特點,因而其應用于提取中藥有效成分的 研究日益活躍,部分產品已從實驗室研究走向工業生產。解放軍304醫院王世嶺等人用 超濾法提取黃芩中有效成分黃芩甙,結果表明超濾法在產率、純度方面均較常法為優, 且一次超濾即可達到注射劑要求,不需再行精制,工藝簡單,生產周期可縮短1~2倍(王 世嶺,鄭殿寶“超濾法提取黃芩甙的初步考察”,中成藥研究,1988(3):5)。王世嶺等 還進一步研究了超濾法提取黃芩甙的最佳工藝條件,實驗結果證明選用適宜孔徑(截留 分子量為6000~10000)的超濾膜是提高黃芩甙收率和質量的關鍵,同時升高藥液溫度或 降低濃度,嚴格控制pH值(酸化時pH=1.5,堿溶時pH=7.0),可顯著提高超濾速度,獲 得最佳產出效果(王世嶺,“超濾法一次提取黃芩甙的工藝研究”,中成藥,1994, 16(3):2)。許金林等將超濾法(聚砜膜,截留分子量6000)用于植酸的制備中,植酸得率 為86.4%,比常規的植酸鹽法提高12.6%,且超濾法所得植酸幾乎不含無機磷,外觀透 明幾近無色(許金林,許杰,汪遠金“膜分離技術制備植酸的研究”,中國醫藥工業雜 志,1994,25(4):150)。何昌生等應用超濾技術分離精制甜菊糖甙,采用超薄型板式超 濾器和截留分子量為10000的醋酸纖維素膜(CA膜)對甜菊糖甙進行凈化現場實驗,其工 藝流程合理可行。超濾器性能穩定,膜的脫色性能和除雜質效果良好,可較好地解決甜 菊糖甙生產中常常出現的沉淀和灌封時起泡問題(何昌生,王炳南,朱姍姍“甜菊糖甙 超濾的應用研究”,水處理技術,1994,20(2):89)。黃自強采用超濾膜(截留分子量為 4000和10000的聚砜膜)精制油茶皂甙,與國內大都采用的漂白法、再結晶法、醇醚沉 淀法及堿式鹽沉淀法比較,超濾法流程簡單,效率高,費用低,對除去粗油茶皂甙中的 油脂、色素、糖類及其他親水性強的雜質,都能達到預期效果(黃自強,“超濾膜法精制 油茶皂甙初探”水處理技術,1995,21(2):99)。南京中醫藥大學郭立瑋等比較研究了 水醇法與超濾法澄清山茱萸制劑對其制劑所含成分的影響,結果證實超濾法對去除藥液 中糖類雜質更為有效,截留分子量為10000的超濾膜對馬錢素(分子量為384)無明顯影 響,但截留分子量為1000的膜使馬錢素損失50%左右(郭立瑋,彭國平,潘揚等“水醇 法與膜分離法精制含山茱萸中藥制劑的比較研究”,中成藥,1999,21(2):59)。王成 章等采用超濾法(聚砜膜,截留分子量30000)和聚酰胺樹脂吸附洗脫法對銀杏葉的乙醇 提取液進行分離、純化,經高效液相色譜(HPLC)檢測,銀杏黃酮甙含量在45%左右,得 率為0.5%~0.7%,較常規水蒸氣蒸餾法、有機溶劑提取法為優,而且在超濾工藝中可減 少廢水排放,保護環境,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王成章,郁青,譚衛紅等“超濾 在純化銀杏葉黃酮甙中的應用”,林業科技通訊,1997,(2):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142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