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ACK/NACK信號的檢測方法及其檢測器在審
| 申請號: | 200580051486.0 | 申請日: | 2005-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8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奧斯卡·莫里茲;布蘭尼斯拉夫·波波維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26 | 分類號: | H04B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琦;王誠華 |
| 地址: | 518129中國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ck nack 信號 檢測 方法 及其 檢測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無線通信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選擇性閾值ACK/NACK檢測器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出了更高的數據速率及基于分組的模式。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HSDPA)是WCDMA的一個新的特征,它提高了系統的吞吐量并增加了單個用戶的數據比率峰值。HSDPA是一個分組數據傳輸系統,其中,基站調度并發送數據包給不同的移動臺(Mobile?Station,MS)。
HSDPA中,防止數據包丟失的一個重要構成是混合自動重傳(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機制。在發射數據包之前,先發送指示符,該指示符將有關發射時間以及其他一些發射特性通知即將接收信號的MS。MS每接收到一個數據包,都要發送響應信號:如果正確接收到該包,則MS發射確認(ACK)信號;如果沒有正確接收到該包,則MS發送一個否認(NACK)信號。MS有可能沒有檢測到來自基站的指示符信號。在這種情況下,MS不能接收到相應的數據包,則MS會進行非連續傳輸(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DTX),即MS不發射任何信號。也就是說,只有當MS接收到數據包時,才發射ACK/NACK信號,否則不發射信號。
ACK和NACK信號為一組相對信號。與ACK/NACK信號同時發送的還有能用于信道估計導頻信號。網絡分別為ACK/NACK信號的發射指定功率偏移量(power?offset)ΔPa和ΔPn。這些功率偏移量與導頻信號功率有關。當存在ACK和NACK信號發射時,根據信道估計和已知的功率偏移量可以得到接收信號功率的估計值。從而,接收方可以估計接收到的信號功率與ACK和NACK的發射幅度。
當基站嘗試接收ACK/NACK時,有三種可能性:發射ACK,NACK或者DTX。表1為3GPP中對ACK/NACK檢測的物理層的目標性能要求。該要求用物理層不應超過的錯誤檢測概率來表征。物理層滿足該要求的能力取決于ACK/NACK檢測器以及網絡指定的ACK和NACK各自的發射功率偏移量ΔPa和ΔPn。在表1中,符號P(DTX|ACK)代表MS發射ACK信號,而基站檢測到DTX信號的概率。P(ACK|NACK)和P(ACK|DTX)表示的意思可以類推。
表1接收ACK/NACK的目標性能要求
目前有兩種ACK/NACK檢測器:恒定誤警率(Constant?False?Alarm?Rate,CFAR)檢測器和動態閾值檢測器。其中CFAR檢測器在2003年11月的3GPPR4-030928“HS-DPCCH(ACK/NACK)檢測性能的仿真條件”和2002年2月的3GPP?R1-02-0420“不同約束條件下的UL?ACK/NACK信令的能量需求”中有相關描述。動態閾值檢測器在2002年5月的3GPP?R1-02-0823“檢測ACK/NACK消息的判決閾值”中有相關描述。
CFAR檢測器確保了無信號發射時,如DTX的情況,對ACK和NACK的檢測有一個恒定的錯誤檢測概率,這個概率跟噪聲功率無關。這是通過采用一個與噪聲標準差成比例的自適應檢測閾值來實現的。對于ACK/NACK的CFAR檢測器來說,需要兩種自適應閾值:Ta和Tn。如圖1a所示,假設ACK為負符號,則Ta為“ACK”和“DTX”之間的一個負值,假設NACK為正符號,則Tn為“DTX”和“NACK”之間的一個正值。可以將瑞克連接器(Rake?combiner)的輸出疊加起來以獲取判決變量z。如果判決變量z小于閾值Ta,判決為ACK;如果判決變量z大于閾值Tn,判決為NACK,如果判決變量處于Ta和Tn兩者之間,則判決為DTX。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514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