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構造以及備有此的無線通信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580046752.0 | 申請日: | 2005-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0348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尾仲健吾;佐藤仁;伊澤正裕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9/30;H01Q9/42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蘭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構造 以及 備有 無線通信 | ||
1、一種天線構造,具有:
基板,其相鄰地配置:形成有接地的接地區域和沒有形成接地的非接地區域,并將非接地區域置于一端側;
電介質基體,其配設于:該基板的非接地區域或橫跨非接地區域以及基板的外側相掛附的區域,并為棱柱狀;以及
給電發射電極,其設于該電介質基體,其特征在于,
電介質基體的沿著基板的所述一端側的端緣而朝向外部的側面構成頂側的側面,在基板的非接地區域或基板的外側,與設于接地區域的無線通信用的電路相連接的給電用電極,沿著電介質基體的側面或基板的外端緣而被設置,
給電發射電極的一端側,在電介質基體的頂側的側面成為與給電用電極相連接的給電端側,給電發射電極的另一端側成為開放端,給電發射電極具有如下形態:即從給電端側到開放端的電流路徑形成為跨度電介質基體的至少頂側的側面以及與該側面相鄰的上面的環狀,
形成于電介質基體的頂側的側面的給電發射電極部分,與在基板的非接地區域沿電介質基體的側面或基板的外端緣而設置的給電用電極之間,形成了用于提高天線特性的電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棱柱狀的電介質基體上,設置與給電發射電極隔著間隔而配設并與給電發射電極相電磁耦合而做出復諧振狀態的無給電發射電極,
在基板的非接地區域或基板的外側,設置接地連接用電極,所述接地連接用電極沿著電介質基體的側面而配設并與基板的接地相連接,
無給電發射電極的一端側,構成在電介質基體的頂側的側面與接地連接用電極相連接的短路端側,無給電發射電極的另一端側構成開放端側,無給電發射電極具有如下形態:即從短路端側到開放端的電流路徑形成為跨度電介質基體的至少頂側的側面和與該側面相鄰的上面的環狀,
形成于電介質基體的頂側的側面的無給電發射電極部分,在與接地連接用電極之間形成了用于提高天線特性的電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構造,其特征在于,
隔著間隔而并設的給電發射電極和無給電發射電極,是相對于中心面而對稱的形狀,所述中心面通過該給電發射電極和無給電發射電極之間的中間位置并垂直于基板面。
4、一種無線通信機,其特征在于,
設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天線構造。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兩個殼體通過鉸鏈部而連接的結構的折疊型的便攜式無線通信機,內置于相連接著的殼體中的一方側的基板的鉸鏈部側的端部構成非接地區域,并在該非接地區域上配設天線構造的給電發射電極,或者給電發射電極和無給電發射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4675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