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鋼制房屋的開口壁的補強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0580046110.0 | 申請日: | 2005-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990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河合良道;藤內繁明;村橋喜滿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E04B2/56 | 分類號: | E04B2/56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新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制 房屋 開口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制房屋(鋼制房屋被定義為,將板厚1mm左右的薄板輕量型鋼的框材、和將構造用面材組合到該框材上而構成的鋼骨架系統板構造的建筑物)的開口壁的補強構造。
背景技術
鋼制房屋的上述框材為,將薄鋼板通過輥軋成形法成形為槽形、帶肋板的槽形、盒形等的截面形狀,寬度尺寸等也配合規定的使用而進行成形,在進行施工時,使用1整根的框材、或者做成將多根框材通過自鉆螺釘接合的補強框材,將這些鋼材彼此通過自鉆螺釘接合來構建建筑物的主架構。
通過圖1、圖2(a)、圖2(b)、圖3說明現有的鋼制房屋工作法的構造。其構成為,多個縱框材2從下框材1隔開規定的間隔地豎立,各縱框材2的上端通過上框材3結合,將構造用面材7(圖3所示)通過自鉆螺釘23固定在由該下框材1、縱框材2和上框材3構成的壁框材上。在建筑物上形成有出入口8a、窗8b等的開口部8。
在安裝構造用面材7的上框材3上,支持有側托梁5a和端托梁5b,兩個托梁組裝成矩形。并且,與側托梁5a平行地以規定的間隔設有多個地板托梁10,地板托梁10的兩端分別通過支持金屬件11接合在前后的端托梁5b或地板梁12上。在側托梁5a、端托梁5b、地板托梁10及地板梁12上鋪設膠合板等的構造用面材13而構成地板面板14。在圖1中,10a是地板開口部端托梁,10b是地板開口部側托梁,10c是托梁支持金屬件,10d是檁托。
在該鋼制房屋工作法(稱作SH工作法)的建筑物中,由于在出入口8a、8b等的開口部8中不存在縱框材2,所以在該開口部8中,沒有支承來自屋頂等上層的鉛直負荷的縱向支持柱,開口部8的部位在強度上變弱。因此,需要將開口部8的上部補強,在開口部8的上方設置楣梁15。
如圖2(a)、圖2(b)所示,在窗8b(開口部8)的楣梁15的上下設有上框材3和楣梁框材17,在楣梁框材17與開口部上框材18之間設有楣梁部縱框材19,楣梁15的兩端通過楣梁支持金屬件21安裝在楣梁支承部20上,楣梁支承部20固定在楣梁支承安裝用縱框材22上。楣梁支承安裝用縱框材22的下端與上端通過自鉆螺釘23固定在下框材1與上框材3上。在圖2中,開口部下框材24由下端固定在下框材1上的開口下部縱框材25的上端支持。24a是支承部件。
如圖3所示,在開口部下框材24與配置在其上方的各框材上,通過自鉆螺釘23固定構造用面材而構成垂壁26。此外,在開口部下框材24和配置在其下方的各框材上,通過自鉆螺釘23固定構造用面材而構成腰壁27。
進而,在楣梁支承安裝用縱框材22與其兩外側的框材(縱框材2a)上,通過自鉆螺釘23固定構造用面材而構成側面壁28。
如上所述,在開口部8的上下左右的4邊上,通過配置在各邊側的框材來配置垂壁26、腰壁27和側面壁28,由此構成該開口部8,但由于在該開口部8內不存在框材(支持柱),所以該開口部8的周邊在因地震等而有水平力作用時,強度不足而容易變形,此時,開口部8的4邊、即矩形的各邊的框材與位于其外側的框材橫向移動,在位于開口部8兩側的左右楣梁支承安裝用縱框材22上作用有拉伸力與壓縮力。
在此情況下,如果由安裝在開口部8的周邊的構造用面材構成的垂壁26及腰壁27與側面壁28相互剛性結合,則各壁作為支承壁起作用,應該具有制止開口部周邊的框材的水平力移動的功能。但是,以往與其相反,使相互間為松弛接合,以使地震等的水平力導致的垂壁26及腰壁27的變動不給側面壁28及其外側的支承壁帶來影響。此時的垂壁26及腰壁27的變動、和側面壁28的相互的變動如圖4(a)、圖5(a)那樣,伴隨著側面壁28的擺動的剪切力不傳遞到垂壁26及腰壁27,因此,側面壁28與垂壁26及腰壁27分別單獨地擺動(對于這個問題在后面敘述)。
作為其他現有技術(1),有特開2000-234406號公報的“壁構造及面材貼設方法”。該現有技術(1)是將側面壁(翼壁)的面材的接縫部與垂壁的膠合板的位置錯開的方法。作為現有技術(2),有特開2001-165645號公報的“木造住宅的計算方法及利用該方法構建的木造住宅”。該現有技術(2)只公開有腰壁與垂壁的計算。作為現有技術(3),有特開2002-38630號公報的“木造住宅”。該現有技術(3)在現有木造的構造體上粘貼膠合板,來估計腰壁與垂壁的耐力,但并沒有公開本發明那樣的構架(框材)的接合構造,不能應用到作為本發明的課題的、用于使腰壁和垂壁作為支承壁起作用的結構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未經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461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