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模式成像的設備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580031808.5 | 申請日: | 2005-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286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D·L·維扎德;J·N·赫爾菲爾;G·布洛克西珀;W·E·麥克勞克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伊斯曼柯達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3/04 | 分類號: | G01N23/04;G01N21/7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陳景峻 |
| 地址: | 美國***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式 成像 設備 方法 | ||
1.一種用于對物體成像的成像系統,包括:
適于接納固定狀態下的物體的支撐構件;
成像單元,其用于:
在第一成像模式下對所述固定的物體成像以俘獲第一圖像,所 述第一成像模式選自包括下列項的組:x射線模式和放射性同位素模式; 以及
在不同于第一成像模式的、使用來自該固定的物體的光的第二 成像模式下對該固定的物體成像以俘獲第二圖像,該第二成像模式選自 包括以下項的組:亮場模式、熒光模式和發光模式;以及
可移動熒光板,用以將電離輻射轉換成可見光,所述熒光板被安裝 為在所述物體保持固定在所述支撐構件上的同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之間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處所述熒光板緊接所述支撐構件以用于俘獲 第一圖像,所述第二位置處,所述熒光板在第二圖像的俘獲過程中遠離 所述支撐構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統,進一步包括用于產生由第一和 第二圖像組成的第三圖像的圖像合并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統,還包括能使第一和第二成像模 式共享公共焦平面的位置的多個光學元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統,其中
所述可移動熒光板被安裝為在俘獲第一圖像時位于緊接支撐構件的 所述第一位置;以及被安裝為在俘獲第二圖像之前在所述物體保持固定 在所述支撐構件上的同時從緊接該支撐構件的所述第一位置被移除而至 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處所述熒光板遠離所述第一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統,進一步包括用于產生由第一和 第二圖像組成的第三圖像的圖像合并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統,還包括能使第一和第二成像模 式共享公共焦平面的位置的多個光學元件。
7.一種對物體成像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適于接納固定狀態下的物體的支撐構件;
提供熒光板,該熒光板適于在俘獲第一圖像時被布置在第一位置處, 在所述第一位置處所述熒光板緊接該支撐構件;
將該熒光板布置為緊接支撐構件;
在第一成像模式下對該固定的物體成像,以俘獲第一圖像,該第一 成像模式選自包括以下項的組:x射線成像模式和同位素成像模式;
在俘獲第二圖像之前在所述物體保持固定在所述支撐構件上的同時 將該熒光板移除而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處熒光板被移動遠離第 一位置;以及
在熒光板處于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在使用來自所述物體的光的第二 成像模式下對該固定的物體成像,以俘獲第二圖像,該第二成像模式選 自包括以下項的組:亮場模式和暗場模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通過合并第一和第二圖 像產生第三圖像的步驟。
9.一種對物體成像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適于接納固定狀態下的物體的支撐構件;
提供在所述物體保持固定在所述支撐構件上的同時能相對于該支撐 構件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熒光板,在第一位置處熒光板 與支撐構件是光學配準的,而在第二位置處熒光板與支撐構件不是光學 配準的;
將熒光板置于第一位置;
當熒光板被置于第一位置時俘獲該固定的物體的第一x射線圖像或 第一放射性同位素圖像;
將熒光板移動到第二位置;以及
當熒光板被置于第二位置時使用來自所述物體的光俘獲該固定的物 體的第二暗場圖像或第二亮場圖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下列步驟:
產生由第一和第二圖像組成的第三圖像;以及
顯示、傳送、處理或印刷第三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伊斯曼柯達公司,未經伊斯曼柯達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3180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