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座椅安全帶預緊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580025140.3 | 申請日: | 2005-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6665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23 |
| 發明(設計)人: | J·貝爾;B·A·杰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關鍵安全體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2/00 | 分類號: | B60R22/00;B60R22/20;B60R22/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蘭英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座椅 安全帶 預緊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座椅安全帶的預緊器。
背景技術
通常座椅安全帶包括三點連接到車輛承載部件上的一段長度的座椅安全帶織帶。通常一端栓接在座椅一側的門檻上,并設置成側向跨過乘客髖部到在座椅相對側的固定車輛上的帶扣機構上,并然后對角地跨過乘客的軀干到門B柱上另一緊固點。帶扣機構與可滑動地附連到織帶上的帶扣舌片嚙合。
為了增加由座椅安全帶限制的乘客的舒適度,將卷收器附連到織帶的柱端。這允許在相對低的負載下放出織帶以便乘客能夠有限制地運動,例如實現車內娛樂控制或存儲隔間。偏置該卷收器以保持織帶圍繞乘客相對拉緊,且包括鎖定元件以便將卷收器抵靠探測到的碰撞事件中鎖定放松的織帶。例如,如果車輛經受指示碰撞的迅速的加速度或減速度,加速傳感器致動。
近些年,引入了預緊器來在碰撞時來迅速拉入一段座椅安全帶織帶來拉緊圍繞乘客的座椅安全帶。這吸收座椅安全帶產生的任何松弛度并更正確地將乘客放置在位置上以最大化座椅安全帶保護性和任何輔助安全抑制如安全氣囊的效果。
預緊器包括力儲存器如煙火式地操作的氣體發生器來提供充分大的推動力以在短期時間內拉緊座椅安全帶,理想地在碰撞完全發生作用之前。通常已知的預緊器可使用旋轉裝置,例如通過在織帶重繞方向旋轉卷收器線軸來將一端座椅安全帶織帶收卷以在卷收器抵靠放出的織帶鎖定之前吸入所要求長度的織帶。
但是,已知的預緊器傾向于體積大,且尤其難于用于兩門車的駕駛員和前艙乘客座椅上,因為需要經過前艙座椅到達車輛后部。兩門車的前艙座椅內使用傳統的卷收器預緊器機構產生不可接受的障礙。
兩門車中的座椅行程大于四門車以提供到達后部座椅并容納通常附連到已知設計的所謂滑桿而不是栓接到底板上的織帶門檻端。這使得織帶門檻端向前和向后縱向移動以便于后部座椅的進入和前部座椅的移動。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用于兩門、前艙座椅應用的改進的預緊機構。
很難設計出用于滑桿和/或用于三門車的適合的預緊器而不阻礙滑桿的功能或阻擋到后部座椅的通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的改進的預緊設備。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預緊器側視圖。
圖2是預緊之前圖1的預緊器部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3是預緊之后圖1的預緊器部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4是圖1的預緊器另一設置側視圖。
圖5是圖1的預緊器的托架和導軌部件分解立體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預緊器側視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預緊器側視圖。
圖8是圖7的預緊器立體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預緊器立體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預緊器側視圖。
圖11A和11B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預緊器側視圖。
圖12A和12B是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預緊器側視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艙汽車座椅側視圖。
圖14A和14B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前艙汽車座椅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此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術語,如“向后”和“向前”,“前”和“后”以及類似術語理解為相對于本發明的座椅安全帶預緊裝置安裝的車輛前部和后部。此外,在此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術語,如“上”和“下”,“更高”和“更低”語理解為相對于本發明的座椅安全帶預緊裝置安裝的車輛乘客廂頂棚和地板。
在圖1的第一實施例中,滑桿10位于鄰近車輛的前部座椅12。座椅安全帶織帶14的一端環繞經過滑桿10并沿著滑桿10前后自由移動。
座椅安全帶織帶14是常規設計并一端附連到安裝在車輛結構件、如車輛側柱(未示出)上鄰近座椅的卷收器上。織帶穿過也附連到側柱上的肩部支撐件上并具有帶扣舌片,其可插入到位于座椅另一側的帶扣(未示出)內。
使用時,座椅安全帶織帶14是在滑桿10的一端圖1所示的承受位置。當座椅安全帶不使用時織帶14的該端可沿著滑桿10沿向后的方向移動使得它不阻礙到車輛后部座椅的通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關鍵安全體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關鍵安全體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251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