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鎖閉式蝸輪蝸桿驅動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2205708.0 | 申請日: | 2002-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526636Y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海山 |
| 主分類號: | F16K31/53 | 分類號: | F16K31/53;F16K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張亞軍,邢少真 |
| 地址: | 10260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鎖閉式 蝸輪 蝸桿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管路閥門控制領域,涉及一種可有效地控制閥門非授權開啟的鎖閉式蝸輪蝸桿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來水、暖氣、煤氣、液化石油氣等進入千家萬戶,管路系統越來越復雜,管路的控制也越來越重要。因而對管路的控制和有效地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這些管路,將影響人民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同時在化工、石油化工、制藥等行業中,管路系統介質流動參數一但確定,管路系統平衡,參數確定,整個管路甚至整個系統將不能有任何變化,這時對系統中任何一個微小部位的控制都十分重要,因此管路閥門的控制至關緊要,非授權不能隨意啟閉。
現有控制閥門啟閉的蝸輪蝸桿驅動裝置都是開放式驅動裝置,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該驅動裝置啟閉閥門,達不到禁止他人亂動的目的。為了控制閥門的非授權開啟,有的采用彈簧彈子鎖加鎖鏈鎖死手輪,有的取走驅動手輪,有的干脆人為將驅動裝置的驅動部分破壞,需要啟閉閥門時再更換新的驅動裝置。用鐵鏈鎖死驅動裝置或取走手輪的方法在一定的范圍和時間內可以達到控制目的,但它不能真正有效的鎖閉閥門,同時隨著時間的轉移,鐵鏈或鐵鎖將被腐蝕(在化工、石油化工、制藥等行業中不可避免的都存在腐蝕),控制將失去效力。因而上述方法都不能有效地控制閥門的非授權啟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可靠性高,可有效地控制閥門非授權開啟的鎖閉式蝸輪蝸桿驅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鎖閉式蝸輪蝸桿驅動裝置,包括蝸輪、蝸桿、蝸桿軸、殼體、上蓋、閥門及其法蘭,其特征在于蝸桿軸縮置在殼體內,蝸桿軸外端裝有鎖套,鎖套內設置有鎖芯。
鎖套與鎖芯為間隙配合,鎖芯由磁性鑰匙開啟。
蝸桿軸一端可插入專用手輪。
殼體與閥門及其法蘭通過內置螺栓與外置螺栓聯結。
上蓋上的緊固螺栓出廠前進行涂膠密封處理。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有益的效果:
1.蝸桿軸很短,完全縮在殼體內,只有用專用手輪才能控制閥門啟閉。
2.在蝸桿軸外端裝有磁性鎖閉裝置,只有專用磁性鑰匙才能開鎖。
3.驅動裝置與閥門聯結采用全密閉結構,非專業人員無法拆卸。
4、結構簡單、緊湊,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安全。
5、可有效地控制閥門的非授權開啟,利于管路的控制和有效地安全管理,社會效益明顯。適于民用、化工、石油、制藥等行業管路系統閥門控制廣泛安裝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的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與閥門聯結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A剖視圖;
圖5為圖3中B-B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鎖閉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開啟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驅動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所示,鎖閉式蝸輪蝸桿驅動裝置主要是由殼體上蓋1、殼體2、鎖套3、蝸桿軸4、蝸桿5、鎖芯6、磁性鑰匙7、專用手輪8、蝸輪9、上蓋緊固螺栓10、指示牌11等構成的,其蝸桿軸4很短,完全縮置在殼體2內,蝸桿軸4外端裝有圓型鎖套3,鎖套3與殼體2為過盈配合,鎖套3內徑很小,普通手輪無法插入,即使是扳手、虎鉗等也無法深入鋼鎖套3進行調節,蝸桿軸4一端可插入專用手輪8,蝸桿軸4上的蝸桿5嚙合蝸輪9,蝸輪蝸桿驅動裝置只有通過專用手輪8才能進行調節。鎖套3內設置有磁性鎖芯6,鎖套3與磁性鎖芯6為間隙配合,磁性鎖芯6可以拔出或插入,磁性鎖芯6通過磁性鑰匙7開啟。殼體2前端通過上蓋緊固螺栓10聯結有殼體上蓋1,殼體上蓋1上面通過螺釘12聯結有指示牌11。
參閱圖3、圖4、圖5所示,理論上講,只要加裝蝸輪蝸桿驅動裝置即可達到正常管理的目的,但是為預防他人借助工具破壞性地拆卸驅動裝置來達到啟閉閥門的目的,裝配時采用將蝸輪蝸桿驅動裝置完全設置于殼體2內,殼體2與閥門及其法蘭15聯結時通過兩個內置螺栓13與兩個外置螺栓14相結合的聯結方式,要想將驅動裝置從閥門上拆卸下來,就必須先拆掉上蓋1,而上蓋1的緊固螺栓10出廠前進行了涂膠密封處理,構成全密閉結構,非專業人員無法拆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海山,未經李海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22057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