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銀杏作為植物殺蟲劑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02136799.X | 申請日: | 2002-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398524A | 公開(公告)日: | 2003-02-26 |
| 發明(設計)人: | 俞曉平;呂仲賢;陳建明;鄭許松;徐紅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N65/00 | 分類號: | A01N6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繼亮 |
| 地址: | 310021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銀杏 作為 植物 殺蟲劑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銀杏的用途,屬于農藥加工領域,尤其涉及的是銀杏作為植物殺蟲劑的應用。
背景技術
銀杏Ginkgo?biloba?L.是銀杏科銀杏屬植物,為我國特有樹種,素有“活化石”之稱,又名白果樹、公孫樹、鴨腳樹。各地廣泛種植,以華東和西南地區較多。現已為世界各國所廣泛引種。但是,中國的銀杏資源占世界總量的70%左右。銀杏葉具有藥用和保健、營養等方面的價值,故研究較多。作為醫藥和保健品等進行研究時,有效成分的提取、產品開發等已經相當成熟。但是作為殺蟲植物的研究和報道至今很少,迄今未發現有以銀杏為主要原料,制造植物性殺蟲劑的報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銀杏葉、外果皮的提取物對多種害蟲有效,包括同翅目和鱗翅目的害蟲,如對斜紋夜蛾、二化螟和小菜蛾的防效達80%以上,對飛虱、葉蟬和蚜蟲的防效達90%以上。通過生物活性追蹤和化學分離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分離出活性成分。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以銀杏為主要原料,配制出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植物性殺蟲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銀杏的新用途,即在植物殺蟲劑中的新應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銀杏作為植物殺蟲劑的應用,以銀杏葉、外果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干燥、粉碎后,用不同溶劑進行提取,并測定各提取物的殺蟲效果。銀杏葉、果皮在用乙醇提取后進行有效成分分離,經過一定的加工過程,可制成乳油、水乳劑、微乳劑、可濕性粉劑等劑型的植物性殺蟲劑。
本發明所述銀杏作為植物殺蟲劑的應用,應用對象為多種害蟲,包括同翅目和鱗翅目的害蟲,如對斜紋夜蛾、二化螟和小菜蛾的防效達80%以上,對飛虱、葉蟬和蚜蟲的防效達90%以上。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下面通過試驗及結果來說明其在植物殺蟲劑領域中的新用途。(一)、銀杏葉粗提物對褐飛虱的生物活性1.1銀杏提取物對褐飛虱的拒避作用
結果見表1,銀杏葉提取物對褐飛虱有著較強的拒避作用,用4mg/ml提取物處理24h后的水稻莖對褐飛虱的拒避率高達92.59%。拒避作用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但在96h后仍有較高的拒避率。處理24h、48h和96h的水稻莖對褐飛虱的拒避中濃度(AFC50)分別為0.57、0.98和1.70mg/ml。
??????????????????表1銀杏葉提取物對褐飛虱的拒避率(%)
處理時間????濃度??????????????????????????????????AFC50
????????????????????拒避率(%)????毒力回歸方程??????????????95%置信區間
??(h)??????(mg/ml)????????????????????????????????(mg/ml)
???????????0.25?????25.10
???????????0.5??????56.52
??24???????1????????61.74????????y=1.596x+3.7945???0.57????0.46~0.68
???????????2????????76.25
???????????4????????92.59
???????????0.25?????16.67
???????????0.5??????44.93
??48???????1????????50.00????????y=1.4663x+3.5488??0.98????0.93~1.03
???????????2????????72.62
???????????4????????77.94
???????????0.25?????11.76
???????????0.5??????15.45
??96???????1????????30.65????????y=1.5909x+3.0425??1.70????1.54~1.86
???????????2????????63.87
???????????4????????69.66
1.2銀杏提取物對褐飛虱的內吸拒避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21367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