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融合油的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2111838.8 | 申請日: | 2002-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6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姚伯利;李治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伯利;李治民 |
| 主分類號: | C10L1/04 | 分類號: | C10L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融合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加工及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融合油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能源的需要也急劇增長。盡管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大慶油田的開發甩掉了我國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逐步實現了石油自給的大好形勢,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石油的產量仍然跟不上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又進入了石油進口國的行列。所以一方面應加強石油及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積極增加產量,另一方面應從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方面加強科研工作。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來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能源供需矛盾問題。
國內外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進行了燃料油的摻水技術研究,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如燃料油含水率為3%~12%,節能效果為3%~7%。近年來市場上有介紹摻水18%~20%的乳化油產品,稱其可節能3%~8%。經了解及實地考察,其加水方法均極為簡單,有的說只要將其推薦的添加劑和水按其規定的添加量加入重油儲罐后,經靜置若干小時即變成乳化油,也有的按其規定的添加劑和水的添加“量”加入重油儲罐后,用該儲罐的進出油泵循環打上若干遍后即完成了乳化工藝。這些產品的共同缺點是(1)不能儲存;(2)經不起運輸途中顛簸振蕩;(3)經不住泵的輸送均會發生油水分離。因此無法測定其在使用中確切的節能效果,最后均以失敗而告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節油率高、性能穩定,能夠長期保存的融合油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融合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以重油為原料,通過添加水及添加劑制成,該方法的具體工藝步驟如下:
A.配制重油,將重油加入重油調溫罐,并將重油溫度調整至75℃~90℃;
B.配制添加液,首先將添加劑LR-951或LR-952加入添加劑罐,同時將熱水罐中的水加熱至75℃~90℃,然后將添加劑罐中的添加劑按融合油總重量的3~5‰注入添加液制備罐,同時將熱水按融合油總重量的25~30%注入添加液制備罐,進行攪拌制成添加液;
C.混合反應,將重油調溫罐中制備好的重油與添加液制備罐中制備好的添加液按重油70%~75%(重量)與添加液30%~25%(重量)比例同時注入混合反應器中,兩者進行機械混合和物理化學反應,制得融合油粗品;
D.均質細化,將上述步驟制得的融合油粗品注入均質器中進行均質細化,得到融合油產品。
所述的重油調溫罐的出口處設有可供調節重油流量的氣動閥門。
所述的可供調節重油流量的氣動閥門的出口處設有重油計量表。
所述的添加劑罐的出口處設有可供調節添加劑流量的氣動閥門。
所述的熱水罐的出口處設有可供調節熱水流量的氣動閥門。
所述的添加液制備罐的出口處設有可供調節添加液流量的氣動閥門。
所述的可供調節添加液流量的氣動閥門的出口處設有添加液計量表。
所述的混合反應器的出口處設有可供調節融合油粗品流量的氣動閥門。
所述的添加劑LR-951或LR-952選自中國臺灣灝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國石化總公司研究院實驗廠生產的該牌號產品。
本發明經多年的研究實踐,并反復不斷的改進提高已趨成熟。使本發明生產的“融合油”已經在化工、軋鋼、鍛造、玻璃等多種爐窯中使用,節能率均在15%以上,摻水量可高達30%,產品達到了燃燒效率高、節油率高、防腐環保性能好、能長期存放的要求,在儲存及使用中不怕和別的重油混油,性能穩定,可工業化加工生產,適合廣泛推廣使用。
本發明融合技術原理及其特性:
1.添加劑與熱水制備成添加液形成一種迂回型結構的添加液如下:
其親水性的氧原子易被押出,偏向鏈的外側,而疏水性的-CH2-基則在內側,致使水分子易于結合在活性劑分子的周圍即:
2.重油為CnH2n+1型式并為疏水基,當和上述制備好的添加液充分混合,則籍助動能及熱能和觸媒的作用反應成CnH2n+1-OH或CnH2n+2OH,即醚鍵結合或醇鍵結合。
同時也存在游離水呈乳化均勻分布,所以我們稱此種產品為“融合油”以區別一般的乳化油。
3.“融合油”在進入各種爐窯燃燒時也證實了上述推理,它表現出以下特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伯利;李治民,未經姚伯利;李治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21118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夾心化合物環保節能助燃劑及其生產工藝
- 下一篇:一種工業制取煤系針狀焦的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