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效轉換功能機械無效
| 申請號: | 02107218.3 | 申請日: | 2002-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56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貞太·郭元琨 | 申請(專利權)人: | 貞太·郭元琨 |
| 主分類號: | F16H19/00 | 分類號: | F16H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63700***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轉換 功能 機械 | ||
本發明屬動力輸出機械,可廣泛用于各行業的動力輸出裝置。
傳統的帶螺紋斜面的圓柱體機械(圖1),在把物體(負荷)從圓柱體底部沿斜面推向圓柱體頂端時,需克服物體的下滑力,其螺旋斜面的作用只能是省力不省功。
本發明的功能特點是在把物體從圓柱體下部提升到上部時,通過轉換軸的轉換作用,使物體重力G(負荷)只作用在圓柱體軸心上。物體的上升就轉換為相當于在水平面上移動,該系統對物體所做的功只相當于克服平面磨擦力所做的功,因此說,本發明是省力又省功。
本發明的轉換功能是這樣實現的:??由開有斜面導軌的圓柱轉體、轉換軸、導向軸、導向塊、導向護套組合在支座上,作為活動性動力傳輸帶則配置在圓柱轉體的導軌上。當圓柱轉體轉動時,動力傳輸帶通過導向塊、導向護套、導向軸、轉換軸又回到圓柱體上,在這一循環過程中,置于轉換軸和導向軸之間的動力傳輸帶上的物體(負荷)即被提升到上部。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動力轉換功能作詳細說明:
圖1為傳統的螺旋斜面圓柱體機械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中:1、動力傳輸帶;2、轉換軸;3、導向軸;4、帶螺旋斜面的圓柱轉體;5、支座;6、導向護套;7、導向塊。
從圖1中可得知,當需把物體G沿斜面升到圓柱體(4)上端時,圓柱轉體(4)將承受一圓周力P(圖1a)的作用;若將圓柱傾斜一角度,展開斜面(圖中虛線),則無論使物體G置于A點(圖中B)或D點(圖中C),根據力學原理,可知使物體G沿斜面上升,圓柱體都將克服一圓周力P,即圖1中的三種情況該系統都必須對其做功(G·h)。
圖2為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若將圓柱轉體(4)斜面導軌上的動力傳輸帶(1)在圓柱體(4)傾斜面方向上側與其軸線平行的圓周面上(圖中R點)轉折9?0度,轉折后的斜面為平面,作用于其上的物體(負荷)重力G通過斜面傳到圓柱體(4)軸線支座上,對整個圓柱體(4)不產生圓周力P。此時若圓柱體轉動,重物的上升(或下降)被轉化為水平移動,對重物所做的功僅為克服平面磨擦力做的功,從而實現省力又省功的目的。
使動力傳輸帶(1)在轉折90度后仍能在圓柱體(4)上循環轉動的功能是靠轉換軸(2)及兩根導向軸(3)來實現的(圖3),由于動力傳輸帶(1)的端頭在進入導向軸(3)及轉換軸(2)時是靠傳輸帶后面推動向前的。因此,用與動力傳輸帶(1)走向相配合的固定導向塊(7)和導向護套(6)引導動力傳輸帶(1)順利過渡到圓柱轉體(4)上即可。
根據力學原理,若不計摩擦力,可以認為,即使在水平面上,動力轉輸帶(1)的支承面不能限制物體G沿其切線方向滑動,而作為能阻止物體沿支承面法線向下運動的支承力N(N=G)則作用在圓柱體(4)支座上。這就是說:(1)、當圓柱體轉輸帶系統處于靜態時,處于動力轉輸帶(1)上的物體G并未對圓柱體(4)產生圓周力,圓柱體系統處于平衡狀態;(2)、當圓柱體系統處于均速轉動中,處于動力傳輸帶(1)上的物體可隨系統的轉動自由上下;而系統無須對物體額外做功。這從功的原理角度來看是乎難以理解。那么,使功的原理成立的重力G對圓柱體(4)產生的圓周力P到哪兒去了?如上述,物體的重力G在圓柱體(4)的轉動中始終作用在圓柱體(4)軸線上,對圓柱體系統不產生圓周力矩,而系統相當于使物體G沿軸向“滑移”了h(高)距離,卻并未對物體G額外做功(N=0·h=0)。
設計本發明實用性機械裝置時,可使轉換軸(2)與導向軸(3)之間的動力傳輸帶(1)承受負荷,(如圖3中小球),在圓柱轉體系統的轉動中,所承受的負荷的運動即為對外輸出的功率,這一動力實為該系統使負荷升高所產生的功(G·h)減去負荷在動力傳輸帶上摩擦力所耗去的功(G·μ·S)的余額,由于(G·h)遠遠大于(G·μ·S),若將輸出的功率的一小部分與該系統聯動,即可使該系統不斷輸出動力。
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對原材料無特殊要求,可根據需要設計出不同大小的動力輸出系統,本發明可廣泛用于各領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貞太·郭元琨,未經貞太·郭元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210721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精密鑄造金屬模具或零件的工藝
- 下一篇:網絡機房控制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