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01802044.5 | 申請日: | 2001-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6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山本惠一;橋本律男;谷光夫;橫尾和俊;游佐丈二;三宅勝義;佐佐木邦政;上勝行;山田衛;多名賀剛;新井貴士;伊豆忠浩;伊崎弘;恒成敬二;山村和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2D11/06 | 分類號: | B22D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秀明,李曉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轉鼓 連續 鑄造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用于鑄造金屬片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該裝置通過將熔化金屬供應至由一對在相反方向轉動的冷卻轉鼓和側門形成的澆口中,并通過熔化金屬與冷卻轉鼓表面的接觸冷卻熔化金屬,從而形成固化的殼,其特征在于:
冷卻轉鼓由一個鼓體和一個鼓套組成,鼓體具有在相反端部的軸部,鼓套安裝在鼓體的外周部分上,以及
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阻止在鑄造過程中由鼓體構造部件的熱膨脹差異所產生的不同負面影響的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鼓體由下述部分組成并可分解為:具有軸部分的一對軸部件,所述軸部分與軸部件整體布置,軸部件結合到鼓套的端部上;位于軸部件之間的一個芯部件,該芯部件收縮配合到鼓套的內圓周表面上,不與軸部件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鼓套和從內部支撐鼓套的芯部件之間的收縮配合中,在轉鼓軸線方向的中間部分處的密閉系數大于在端部處的密閉系數。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內部支撐鼓套的芯部件在轉鼓軸線方向的中間部分的壁厚大于其端部的壁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鼓套的端部和軸部件的端部通過螺栓緊固在一起。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鼓體內的圓周方向上以預定的間隔形成多條熱水通道,每條熱水通道在轉鼓的軸線方向沿著鼓體和鼓套的結合面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熱水向熱水通道的供應及從其中的排放,是通過沿著鼓體的內表面形成的熱水套執行的,以便對鼓體的內表面進行加熱。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已流過鼓套的冷卻水孔且經熱交換而轉化成熱水的冷卻水供應至熱水通道。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開始鑄造之前向熱水管道供應熱水以對轉鼓進行預熱。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鼓體由鋼SUS制成,鼓套由銅合金制成,鋼鼓體包括多個在軸向上以一定的間隔分離布置的環形芯部件。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銅合金鼓套由60-100mm的厚片構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分離布置的多個芯部件中,位于鼓體的相反端的芯部件具有軸向端表面,鼓軸就安裝在軸向端表面上,所述芯部件還具有周向表面,該周向表面配合在銅合金鼓套上,這樣形成的周向表面比在鼓體中間部分處的芯部件的周向表面寬,布置在中間部分的芯部件每一個均具有一個在周向表面上的寬度較小的突出部分,該寬度較小的突出部分配合在銅合金鼓套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鼓套中布置有外層水通道,在鼓體中布置有內層水通道,冷卻水供應至外層水通道和內層水通道,該裝置中布置有一個測量裝置,以檢測從內層水通道排放的冷卻水溫度,該裝置中還布置有一個控制裝置。以根據來自測量裝置的冷卻水溫度控制供應至內層水通道的冷卻水溫度。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鼓套中布置有外層水通道,在鼓體中布置有內層水通道,冷卻水供應至外層水通道和內層水通道,該裝置中布置有一個測量裝置,以檢測從冷卻轉鼓輸送的金屬片在板寬度方向的外形,該裝置中還布置有一個控制裝置,根據來自測量裝置的外形控制供應至內層水通道的冷卻水溫度。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鼓連續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鼓套中布置有外層水通道,在鼓體中布置有內層水通道,冷卻水供應至外層水通道和內層水通道,該裝置中布置有一個測量裝置,以檢測從內層水通道排放的冷卻水溫度,及從冷卻轉鼓輸送的金屬片在板寬度方向的外形,該裝置中還布置有一個控制裝置,根據來自測量裝置的冷卻水溫度和外形,控制供應至內層水通道的冷卻水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80204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建設物件施工驗證照片的管理方法
- 下一篇:小冰麥異附加系列及易位系的培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