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抽油機井可控式封泵器無效
| 申請號: | 01267979.8 | 申請日: | 2001-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535551Y | 公開(公告)日: | 2003-02-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龍;張秀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文龍 |
| 主分類號: | E21B34/14 | 分類號: | E21B34/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3458 黑龍江省大慶***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抽油機 可控 式封泵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井下作業工具,屬于抽油機井可控式封泵器。
油井在采油過程中,經常由于井下異常情況而被迫停泵進行作業,這時就需要把抽油泵關閉。現有封泵器結構復雜,需另外加裝對接器才能完成封泵,桶桿與內筒不同心時,很難保證筒桿順利插入內筒內,在作業時需要判斷封泵器的工作狀態,操作復雜。作業后,一旦作業隊上提的防沖距短,采油隊洗井時抽油桿伸長就可能將封泵器關閉,造成事故。另外,現有封泵器內筒存有缺陷,一是內筒進液孔設在中部,封泵器內易存留空氣,影響泵效;二是內筒下部為圓柱形,不利于將封泵器內的蠟排出。現有封泵器的主體內孔為圓柱形,不利于排砂。到目前為止,還未見到操作簡單、排砂效果好的封泵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排砂及排蠟效果都好的抽油機井可控式封泵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該.抽油機井可控式封泵器,由尼龍盤根、密封圈和接頭組成,其特點是:上端帶公螺紋的接頭下端內孔裝有尼龍盤根,并且嵌有桶桿的上球頭,接頭末端以螺紋連接外連接螺母;桶桿在上球頭根部開有泄油孔,外連接螺母下端外壁呈錐面與上端帶公螺紋的主體的內錐孔配合,主體的內錐孔上開有數道排砂槽;主體下端內孔裝有尼龍盤根,并嵌有內筒的上球頭,主體末端內孔以螺紋連接內連接螺母,外壁以螺紋連接外筒;內筒在上球頭根部開有進油孔,在進油孔兩側的桶桿與內筒之間均裝有密封圈,內筒下端面為錐面,外筒下端為母螺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可具有如下優點:由于接頭與筒桿之間及主體與內筒之間均采用了球面連接,因而可保證筒桿順利插入內筒內,堵住進油孔,起到封泵作用,作業時不需判斷封泵器工作狀態,操作簡單。主體內孔為錐孔,且開有數道排砂槽,利于排砂,可保證筒桿插入到位。內筒進油孔開在上部,不會使封泵器內留有空氣,不會影響泵效;內筒下部為錐體,有利于將進入封泵器內的蠟排出。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該抽油機井可控式封泵器,由尼龍盤根2、密封圈和接頭1組成,其特點是:上端帶公螺紋的接頭1下端內孔裝有尼龍盤根2,并且嵌有桶桿6的上球頭,接頭1末端以螺紋連接外連接螺母4;桶桿6在上球頭根部開有泄油孔3,外連接螺母4下端外壁呈錐面與上端帶公螺紋的主體5的內錐孔配合,主體5的內錐孔上開有數道排砂槽;主體5下端內孔裝有尼龍盤根2,并嵌有內筒9的上球頭,主體5末端內孔以螺紋連接內連接螺母7,外壁以螺紋連接外筒10;內筒9在上球頭根部開有進油孔8,在進油孔8兩側的桶桿6與內筒9之間均裝有密封圈,內筒9下端面為錐面,外筒10下端為母螺紋。
使用時,當抽油泵活塞的重量加到接頭1上時,筒桿6插入內筒9內,封閉了內筒9的進液孔8,井內液體不再進入抽油泵內,筒桿6下行帶動外連接螺母4下行坐于主體5的內孔錐面上。當抽油泵活塞上行時,帶動接頭1、筒桿6上行,打開內筒9上的進液孔,井內液體進入抽油泵內,抽油泵正常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文龍,未經王文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6797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