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纜線印字機的供墨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01266112.0 | 申請日: | 2001-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515018Y | 公開(公告)日: | 2002-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林嘉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嘉彥 |
| 主分類號: | B41F17/10 | 分類號: | B41F17/10;B41F3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朝華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纜線 印字機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纜線印字機的供墨構造,特指一種電纜線印字機的壓輪及印刷輪分別同軸裝設譯碼器與伺服馬達,通過譯碼器偵測壓輪靠在電纜線上滾動的出線速度,使伺服馬達帶動印刷輪的圓周的轉動速度與電纜線的直線速度相同的轉速,達到避免造成印刷字跡模糊。
背景技術
一般電纜線表面的絕緣皮上通常會印制規格、品名及廠牌等文字說明,而以往在電纜線上印刷文字說明的印字機,如圖4所示,是于一機臺上裝設有一壓輪a,以及一位于壓輪a下方的印刷輪b,并于印刷輪b的輪面側邊裝設有一刮刀C,以刮除多余的油墨,并于印刷輪b下方裝設有一油墨槽d,且該印刷輪b下方浸在油墨槽d內,得使電纜線e由壓輪a及印刷輪b之間穿過,當上下相對的壓輪a及印刷輪b于滾動時,使印刷輪b在電纜線e上連續滾壓印刷,以將規格、品名及廠牌等文字說明印在電纜線e的絕緣皮上面。其主要缺陷在于:
1、由于印刷輪b下部浸在油墨槽d內,當印刷輪b快速滾動進行印刷時,容易造成油墨飛濺,使得作業環境被飛濺的油墨污染,而飛濺的油墨并無法再回收使用,因此較為浪費。
2、刮刀c由一面刮刀c1及側刮刀c2組成,該面括刀c1向上傾斜,靠在印刷輪b的輪面上,以刮除輪面上多余的油墨,而該側刮刀c2是靠在印刷輪b的側面上,以刮除輪緣兩側沾上的油墨;但該刮刀c是位于印刷輪b的中心線上方,當該刮刀c刮除油墨時,被刮除的油墨因慣性而向上飛濺到電纜線e,使得電纜線e被飛濺的油墨沾污。
3、該壓輪a及印刷輪b并無動力,通過電纜線e直線移動時帶動壓輪a及印刷輪b一并滾動,而由于該印刷輪b的輪面壓靠有刮刀c,且該壓輪a與印刷輪b僅通過磨擦靠在電纜線e上,故該印刷輪b與電纜線e的接觸點上的切線速度并非相等,造成印刷輪b印制在電纜線e上的字跡容易產生拖曳的現象,因此印制在電纜線e上的文字容易產生模糊的情況,降低印刷的品質。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人進行開發研究,終于創造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纜線印字機的供墨構造,電纜線印字機的壓輪及印刷輪分別同軸裝設譯碼器與伺服馬達,通過該譯碼器偵測壓輪靠在電纜線上滾動的出線速度,使該伺服馬達帶動印刷輪的圓周的轉動速度與電纜線的直線速度相同的轉速,達到避免造成印刷字跡模糊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纜線印字機的供墨構造,是于一機臺上裝設有一壓輪及位于其下方的印刷輪,電纜線由壓輪及印刷輪之間穿過,印刷輪在電纜線上連續滾壓印刷,其特征是:該壓輪同軸裝設一譯碼器,該印刷輪裝設在一伺服馬達上。
該印刷輪的輪面側邊位于中心線下方裝設有一刮刀。該印刷輪下方裝設有一油墨噴嘴,該油墨噴嘴連接一泵體,該泵體連接一油墨儲存槽。該油墨噴嘴的下方裝設有一回收槽,該回收槽連接該油墨儲存槽。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構造示意圖。
圖4是傳統構造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于一機臺1上裝設有一壓輪2及位于其下方的印刷輪3,使電纜線4由壓輪2及印刷輪3之間穿過,使印刷輪3在電纜線4上連續滾壓印刷;其特征是:該壓輪2同軸裝設一譯碼器21,而該印刷輪3裝設在一伺服馬達31上,通過該譯碼器21偵測壓輪2靠在電纜線4上轉動的出線速度,使該伺服馬達31帶動印刷輪3的圓周的轉動速度與電纜線4的直線速度相同的轉速,以避免造成印刷字跡模糊。
根據上述的構造,由于該壓輪2為一自由滾輪,當壓輪2壓靠在電纜線4上轉動時,該壓輪2轉動時的圓周上的出線速度與電纜線4的移動速度相同,因此通過譯碼器21偵測壓輪2的轉速,且經由電子電路換算,使伺服馬達31帶動印刷輪3的圓周的轉動速度與電纜線4的直線速度為相同的轉速,使該電纜線4移動的速度與印刷輪3的圓周的轉動速度相同,以避免印刷字跡拖曳,造成印刷模糊的情況,因此具有較佳的印刷品質。
再者,該印刷輪3的輪面側邊位于中心線下方裝設有一刮刀5,如圖3所示,使該刮刀5遠離電纜線4,以避免刮除油墨時造成油墨飛濺而污損電纜線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嘉彥,未經林嘉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661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