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運輸工具上的風力電能組合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1260665.0 | 申請日: | 2001-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495497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曾達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維蒂;曾達成 |
| 主分類號: | B60K1/00 | 分類號: | B60K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匯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高云瑞,繩立成 |
| 地址: | 臺灣省臺北縣淡水鎮***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運輸工具 風力 電能 組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運輸工具上的風力電能組合裝置,特別是一種應用風力發電供運輸工具輔助補充電力的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改善因使用汽油燃料而造成的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而且由于電動汽車具有至少三種優點,包括適合環保、能量使用效率佳、能源可多樣化等優點,使得多年來各國專家學者都致力于發展電動汽車等運輸工具。
以汽車為例的電動運輸工具而言,目前電動汽車分為三類,第一種稱為電動汽車(Electric?Vehicle),是利用電力公司的電源儲能于車載電池的汽車。第二種稱為太陽能汽車(Solar?Vehicle),裝載著許多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來產生電能,儲能于車載電池上并加以推動馬達的汽車。另外一種則是利用燃料電池取得電能的汽車,由于燃料電池體積較大而且成本較高,所以尚未普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將上述三種方法混合應用的電動汽車。
無論如何,各國對電動車的性能評比的好壞,建立于消費者使用的需求,主要是考究最高速度,加速性能,以及充電一次能行駛的距離---也就是通稱的續航力。所有能夠增加上述性能的方法,都將被認為是電能車設計上的一大技術突破,對于電動車早日普及化有非常重大的貢獻。
傳統電動車的裝置,如附圖1所示,利用市電10、或太陽能發電11、或其它電能如燃料電池等12,預先輸入電流給電動車上的動能來源—電池13。當電動車運轉時,電池13輸出電流給馬達14就可運轉行進15。有一些車子還具有一個小的發電機16,利用車軸旋轉所產生的電流輸入給電池13。由上可知,傳統電動車的裝置只要一開始運轉行進就消耗大量電流,無法補充,因此電動車的續航力性能就難以提升,所以亟待改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輸工具上的風力電能組合裝置,可以與傳統各種電力供應裝置相輔相成而增加電動運輸工具的行駛性能。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利用風力發電裝置,循環輔助補充電力,可以增加電動運輸工具的續航力進而提高其速度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運輸工具上的風力電能組合裝置,可裝設在電動的汽車或機車或自行車或船或電動飛機等運輸工具其中之一。本實用新型包括至少一個可充電的二次電池單元裝載于運輸工具上,可供應運輸工具所需的電源,有一風力發電單元固定在電動運輸工具的尾部及/或上方,該風力發電單元的入風口朝向運輸工具的迎風面,在運輸工具行進間搜集氣流而發電,且該風力發電單元連接著上述二次電池單元,將借著風力產生的電流輸入該二次電池單元之中輔助補充電力。風力發電單元較佳的是還包括一個集風裝置裝設在風力發電單元的入風口部位,利用一對可由馬達控制開合自如,用以調整入風氣流大小的風門來擴大搜集氣流的入口截面積。
由于本實用新型可以在電動運輸工具行進間,特別是其加速、或行進時充分地利用風力取得補充電源,使得續航力提高,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以提供使用于新制造的電動運輸工具中,使電池獲得循環充電,甚至于也可以對現有使用的電動運輸工具加以改裝。
[附圖說明]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運輸工具上的風力電能組合裝置的較佳實施例。
圖1是傳統電動車的裝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運輸工具上的風力電能組合裝置與用電流程示意圖。
圖3與圖4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一般小客車實施例的示意圖,風力發電單元裝設于車的上方,其中圖3并顯示氣流的動向。
圖5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電動吉普車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電動大貨車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風力發電單元裝設于車上方的前半部。
圖7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小客車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風力發電單元裝設于車頭的前面。
圖8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大客車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風力發電單元裝設于車上方的后半部。
圖9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電動機車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電動自行車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1與圖12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電動船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風力發電單元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3的平視圖,
圖15是圖13的側視圖。
圖16類似于圖13,但顯示另一種實施例。
圖17是圖16的平視圖。
圖18類似于圖4,但顯示另一種實施例。
圖19是應用于圖18風力發電單元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0是圖19的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維蒂;曾達成,未經曾維蒂;曾達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606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循環滾珠弧面蝸桿傳動裝置
- 下一篇: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遮陽簾吸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