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改進型軟管泵無效
| 申請號: | 01238102.0 | 申請日: | 2001-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480582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3-06 |
| 發明(設計)人: | 朱雙春;劉希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雙春 |
| 主分類號: | F04B43/08 | 分類號: | F04B43/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進型 軟管 | ||
本實用新型涉及容積式泵類。更具體地說,是一種軟管泵。
軟管泵以其不泄漏、自吸能力強、自清理、結構簡單、維護方便等獨有的特性,廣泛用于化工、石油、醫藥、食品、建筑等多種行業。該泵能泵吸含有雜質的流體、各種纖維以及粒徑在1/4管徑下的固體顆粒料槳,且不會產生堵塞。此外,由于泵吸的流體僅與膠管接觸,故而可以輸送橡膠管所能承受的腐蝕性及磨蝕性介質。實際運行中,由于在壓輥與橡膠軟管之間摩擦產生熱,為了將此熱量移出,現有技術中采用了敞開的殼體結構。運行的同時不斷向敞開的殼體內注入冷卻水,吸熱后的水再從底部流出。這種方式不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使泵內構件生銹,嚴重影響了泵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改進型軟管泵,以節約水資源、延長泵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沿殼體內側壁設置的“U”形過流軟管,與殼體同心設置的轉子,位于轉子外周的正壓輥和側導輥。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采用整體密封結構,所述過流軟管、轉子、正壓輥、側導輥各構件均位于由殼體形成的密封腔體內,在所述密封腔體內充入有潤滑冷卻液。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全密封結構,并在其密封的腔體內填充潤滑冷卻液,定期更換。從而實現無水冷卻,使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50%以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部放大的進出管口結構示意圖。
以下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參見圖1,與已有技術相同的是,本實施例包括殼體1,沿殼體1內側壁設置的“U”形過流軟管2,與殼體1同心設置的轉子3,位于轉子3外周的正壓輥4和側導輥5。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采用整體密封結構,過流軟管2、轉子3、正壓輥4和側導輥5各構件均位于由殼體1形成的密封腔體內,在密封腔體內充入有潤滑冷卻液。該冷卻液可以是工業甘油或皂液。使用過程中,可定期更換。
圖1示出,構成密封腔體的殼體1,在其對應于過流軟管2進出管口處,設置有直管段6,由該直管段6與過流軟管2的進出管口及外接管7密封連接。
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在過流軟管2的進出管口處,外接管7插入在過流軟管2內,過流軟管2外周為帶有推拔的管夾8,管夾8由穿過殼體直管段6的螺栓9固定,在管夾8底部與殼體直管段6之間設置軸封10。
運行時,由一對沿過流軟管2旋轉的正壓輥4將過流軟管2壓扁,在軟管2自身彈性和側導輥5的強制作用下,軟管2恢復形狀時,管內產生高真空,吸入流體,流體在正壓輥4的機械擠壓下從管內排出。從而完成泵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雙春,未經朱雙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381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桿分離式抬動觀測裝置
- 下一篇:節能多用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