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掌中氣錘無效
| 申請號: | 01236048.1 | 申請日: | 2001-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468673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1-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憲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憲亮 |
| 主分類號: | B25D9/06 | 分類號: | B25D9/06;B25D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025 山東省濟寧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錘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掌中氣錘。
現有技術的氣動錘,均為大打擊力的氣動工具,外形較為笨重,使用范圍小;而用于向木板或墻壁上打釘用的錘具,均為一般的手動錘具,打擊力度較小,尤其向水泥墻面上打入釘子的時候,由于待打入的釘子很難穩定,所以打入釘子的困難較大,而且極易傷人,安全性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掌中氣錘,以高壓氣體作為錘擊的動力,可代替手動錘具,小巧靈活,且打擊力度較大,對于釘帽的打擊,穩定可靠,可降低勞動強度,尤其在難度較大的作業面上(比如頂面上)進行打入釘子的作業時,準確度高,危險性小,能夠很好地保證工程質量。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掌中氣錘,涉及有內陷式螺釘、上蓋、上結合塊、密封圈、閉氣環、滑套、錘缸、下結合塊、殼體、錘桿、緩沖墊、外套管、彈簧和導向管組成,所述的殼體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掌中氣錘的主體支撐件,殼體的后端接有上蓋,上蓋與殼體的連接形式,采用在四個角內用四個內陷式螺釘將上蓋與殼體擰緊固定。為適合手內的握持,殼體的上部配合上蓋,設計成基本類似于橄欖的形式。在殼體上部橄欖形的一端,一般是在小頭端,設置用于接入高壓氣管的高壓氣口。從高壓氣口接入高壓氣源,使高壓空氣通過設置在高壓氣口后面的氣道進入錘缸,氣道的設置形式與現有技術的氣動錘基本相同。高壓空氣推動下結合塊向下運動至錘缸的底部,待打入的釘子先放入導向管內,垂直于預定的打釘位置,用手向下壓掌中氣錘,錘桿就會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由于此時高壓空氣受壓,又會推動錘桿向下運動,錘至釘帽時錘桿彈起,并作反復錘擊動作,直至將釘子打入要求的位置。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殼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錘桿。錘桿為圓桿形結構,錘桿的前端是打擊端,錘桿的后端設置錘缸和滑套。所說的錘缸的結構形式,與現有技術的氣動工具的錘缸的結構形式基本相同,錘缸在滑套內運動。在錘缸內的各個結合點上,設置有密封圈,根據各個結合點的具體情況,密封圈的型號有所不同。這里在各個結合點上設置密封圈的形式,也是參考了現有大型氣動錘的結構,進行技術移植又重新設計的。在氣道與錘缸相連接的位置,設置有閉氣環。在錘桿的后端,上蓋的下面,與上蓋相配合,設置有上結合塊,與上結合塊對應配合設置有下結合塊。為保證錘桿在實施打擊時的穩定性,在錘桿的中后部位置,設置有緩沖墊,并且在錘桿的打擊端設置有導向管。導向管設置在錘桿外,外套管內。在外套管內還設置有使導向管前伸的彈簧。外套管采用外螺旋結構,設置在殼體下端的內螺旋內,首先裝好導向管和彈簧,再套入錘桿的錘擊端,擰緊在殼體下端的內螺旋內即可。導向管在彈簧的作用下前伸,使導向管前伸的作用在于,可以穩定地將待錘擊的釘子控制在導向管內,準確地對釘子實施錘擊。
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掌中氣錘,由于導向管的作用,可以手持掌中氣錘,將待打入的釘子放置在導向管內,對釘子實施錘擊,尤其可以用于在水泥墻面上打入鋼釘,穩定可靠,可較高地降低勞動的強度,保證施工質量,增加操作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所述掌中氣錘,是對現有技術的打釘用錘擊工具的一次革命,可廣泛應用于室內外裝飾裝修作業。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掌中氣錘的結構示意圖。1—內陷式螺釘?2—上蓋?3—上結合塊?4—密封圈?5—閉氣環?6—滑套?7—錘缸?8—下結合塊?9—殼體?10—錘桿?11—緩沖墊?12—外套管?13—彈簧?14—導向管
現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掌中氣錘,涉及有內陷式螺釘1、上蓋2、上結合塊3、密封圈4、閉氣環5、滑套6、錘缸7、下結合塊8、殼體9、錘桿10、緩沖墊11、外套管12、彈簧13和導向管14組成,所述的殼體9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掌中氣錘的主體支撐件,殼體9的后端接有上蓋2,上蓋2與殼體9的連接形式,采用在四個角內用四個內陷式螺釘1將上蓋2與殼體9擰緊固定的形式。為適合手內的握持,殼體9的上部配合上蓋2,設計成基本的橄欖狀的形式。在殼體9上部橄欖形的一端,一般是在小頭端,設置用于接入高壓氣管的高壓氣口。從高壓氣口接入高壓氣源,使高壓空氣通過氣道進入錘缸7,氣道的設置形式與現有技術的氣動錘相同。高壓空氣推動下結合塊8向下運動至錘缸7的底部,待打入的釘子先放入導向管14內,垂直于預定的打釘位置,用手向下壓掌中氣錘,錘桿10就會在反作用力下向上運動,由于此時高壓空氣受壓,又會推動錘桿10向下運動,錘至釘帽時錘桿10彈起,并作反復錘擊動作,直至將釘子錘至要求的位置。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殼體9的中心位置,設置有錘桿10。錘桿10為圓桿形結構,錘桿10的前端是打擊端,錘桿10的后端設置錘缸7和滑套6。所說的錘缸7的結構形式,與現有技術的氣動工具的錘缸的結構形式基本相同,錘缸7在滑套6內運動。在錘缸7內的各個結合點上,設置有密封圈4,根據各個結合點的具體情況,密封圈4的型號有所不同。這里在各個結合點上設置密封圈4的形式,也是參考了現有大型氣動錘的結構,進行技術移植又重新設計的。在氣道與錘缸7相連接的位置,設置有閉氣環5。在錘桿10的后端,上蓋2的下面,與本實用新型所述掌中氣錘的上蓋2相配合,設置有上結合塊3,與上結合塊3對應配合設置有下結合塊8。為保證錘桿10在實施打擊時的穩定性,在錘桿10的中后部位置,設置有緩沖墊11,并且在錘桿10的打擊端設置有導向管14。導向管14設置在錘桿10外,外套管12內。在外套管12內還設置有使導向管14前伸的彈簧13。外套管12采用外螺旋結構,設置在殼體9下端的內螺旋內,首先裝好導向管14和彈簧13,再套入錘桿10的錘擊端,擰緊在殼體9下端的內螺旋內即可。導向管14在彈簧13的作用下前伸,使導向管14前伸的作用在于,可以穩定地將待打擊的釘子控制在導向管14內,可以準確地對釘子實施錘擊。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掌中氣錘,可以對任何需要打釘的位置打入釘子,尤其可以用于在水泥墻面上打入鋼釘,操作穩定,安全可靠,可較好地降低勞動強度,保證施工質量。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掌中氣錘,是對現有技術的打釘用錘擊工具的一次革命,可廣泛應用于室內外裝飾裝修作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憲亮,未經吳憲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360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