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提高風力發電能量利用率的送變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1225687.0 | 申請日: | 200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481039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永言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希望電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2J7/32 | 分類號: | H02J7/32;H02P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225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風力 發電 能量 利用率 變電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能發電用電領域,特別是風力發電送變電裝置。
風能源利用的課題是如何較合理地解決風能密度低、隨機性、間隙性.....等問題,以及如何采用蓄能方式去配合,使用戶得到穩定高質量的電能。已有風力發電送變電裝置通常是利用蓄電池貯存一定電能,無風時用蓄電池供電。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風能,現有技術必須在風力發電裝置中設置調速系統,升速傳動裝置。這樣的構成有以下缺陷:1.機構復雜程度高,制造費用高,可靠性下降;2.能量沒有最大限度的利用,低速和高速風能利用得不好,能量利用率低。3.輸出到用戶的電能質量不好,其電壓和頻率的穩定性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風力發電裝置機械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運行可靠、風能利用率高、供電穩定的風力發電送變電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高風力發電能量利用率的送變電裝置,該裝置由PFC型三相整流濾波電路、蓄電池、SPWM控制三相逆變橋,三組LC濾波器和公共端PE組成;PFC型三相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入端1、端2、端3分別接三相永磁發電機的三個輸出端,其公共端PE接三相永磁發電機的中性點,PFC型三相整流濾波電路的兩個輸出端8、端9分別接串聯蓄電池B11、B12的兩端,其另一輸出端7接蓄電池B11、B12的中間聯接點后再接PE端;SPWM控制三相逆變橋的正負電源端接端8、端9,其三相輸出端接三組LC濾波器的端10、端11、端12,三組LC濾波器的接地點接PE,其三個輸出端13、端14、端15接三相負載的U、V、W端,PE極接負載的中性點。
PFC型三相整流濾波電路由電抗器L11、L12、L13,二極管D1、D2、D3、D4、D5、D6,電容C11、C12、C13、C21、C22、C31、C32,電阻R31、R32、R33、R11、R12、R21、R22,整流橋Z1、Z2、Z3,開關管Q1、Q2、Q3,檢測控制驅動單元DY1、DY2、DY3,檢測電路DY4組成;Z1、Z2、Z3的各交流輸入端分別跨接在端4、端5、端6及公共端PE上,其各整流輸出端分別接Q1、Q2、Q3的源極和漏極,Q1、Q2、Q3的控制極和源極27、28、29、30、31、32分別接控制單元DY1、DY2、DY3的輸出。DY1、DY2、DY3的輸入電流信號端16、19、22分別接電流互感器S11、S12、S13,其輸入電壓信號端18、21、24分別接R31、R32、R33,R31、R32、R33的另一端分別接端1、端2、端3和C11、C12、C13,C11、C12、C13的另一端接PE端;DY4的兩輸入端接端25、26,地線接PE,其三輸出端分別接DY1、DY2、DY3的端17、20、23;D1和D2、D3和D4、D5和D6接成三相整流橋后跨接在端8、端9上,其交流輸入端子分別接端4、端5、端6,C21和C22、C31和C32分別串聯后跨接在端8、端9上,其聯接點相接后成端7與PE相接;R11、R12、R22、R21串聯后跨接在端8、端9上,其中間聯接點接PE,另二個連接點25、26接DY4;L11、L12、L13分別接在端1、4,端2、5,端3、6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希望電子研究所,未經成都希望電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256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