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點式火花塞無效
| 申請號: | 01223873.2 | 申請日: | 2001-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476893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姬小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姬小軍 |
| 主分類號: | H01T13/20 | 分類號: | H01T1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點 火花塞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火花塞,尤其是一種具有適宜不同混合氣濃度燃點需要的最佳放電點的多點式火花塞。
火花塞是為內燃機、柴油機(以下統稱為發動機)正常工作提供點燃油、氣混合氣(以下統稱為混合氣)火花的點火裝置,是發動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同時也是保證發動機高質量工作的重要因素。
傳統結構火花塞的工作原理:主要根據平板電容端面放電的性質進行工作。我們了解空氣的相對介電常數ε空氣≈1,純燃油的相對介電常數ε燃油≈2-4。因此混合氣相對介電常數εr氣的變化范圍也應在空氣與純燃油的相對介電常數之間。
火花塞兩電極間填充著相對介電常數為εr氣的電介質,當極板上的電量Q(依電極材質而定)保持恒定時,由
(E0、V0、C0表示理想值;E、V、C表示實際值)則極板間介質內的電場將從最佳強度E0削弱為,這就意味著極板間的電壓則從最初的希望值V0下降至,于是填充混合氣介質的火花塞其電容,由初始狀態變為:而火花塞兩電極間理想放電激勵電壓為15000V,故發動機火花塞兩電極間以混合氣為填充介質,這時火花塞兩電極間的電場強度變化范圍應據,這就意味著火花塞兩電極間放電電壓將在期望的15000V-7500V范圍內波動。
傳統結構火花塞的主要特點:由于傳統結構火花塞中央電極與旁電極間工作端的放電(點火)間隙單一,或稱為“死”點放電(點火)(通常取放電(點火)間隙0.7-0.9mm),由于內發動機的混合氣濃度變化的不均勻性。而對具有平板電容器性質的傳統結構火花塞,就很難達到發動機在啟動、怠速、中等負荷、全負荷、加速五種工作狀態下,所要求的最佳放電(點火)間隙。從而造成火花塞的點火強度不夠。其主要因素正是混合氣濃度是一隨機量,又以動態電介質身份存在于傳統結構火花塞中央電極與旁電極產生的電場間。基于它的隨機性,必然引起電場的波動,電壓下降、電容增大、放電強度減弱,從而造成火花塞的點火強度不夠。嚴重者能使發動機發生斷火現象。
參見圖1,在火花塞的本體1上設有中央電極2和旁電極3。由于傳統結構火花塞旁電極2呈L形,設置在中央電極2的前端部。在發動機正常工作時,它始終處于高溫高壓的工作環境中,由于L形的旁電極2面積很小,自身承受的壓強很大,即使采用合金材料(NiCrSiMn)也克服不了旁電極易產生疲勞、變形、折斷的弊端。這是傳統結構火花塞最致命的弱點:其次,由于傳統結構火花塞旁電極呈L形,在其工作端面形成了一個屏障,阻礙了電火花向前濺射,影響了混合氣的順暢點燃。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點式火花塞,它具有合理的放電(點火)間隙,能夠提供發電機處于任何工作狀態的最佳點火強度,有利于火花的向前濺射,保證混合氣的順暢點燃。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點式火花塞,它使用壽命長、效率高,生產制造容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點式火花塞,它包括火花塞本體,以及火花塞端部的瓷環中央設有中央電極與旁電極,其中所述的中央電極設置在火花塞端部的瓷環中央,旁電極位于瓷環的外側,環繞設置在中央電極的一周,與中央電極之間保持有間隙,并且旁電極的周壁上開設有缺口。
所述的中央電極的端部為圓錐臺狀,橫截面為梯形。
所述的缺口為一個以上。
所述的一個以上缺口為4個。
所述的一個以上缺口沿圓周均勻分布在旁電極的周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姬小軍,未經姬小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238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全敞式窗的開啟定位裝置
- 下一篇:可定位聲場的反射型立體聲音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