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揚琴無效
| 申請號: | 01219710.6 | 申請日: | 2001-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479607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2-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小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民族樂器廠饒陽分廠 |
| 主分類號: | G10D1/00 | 分類號: | G10D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文泉 |
| 地址: | 0539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揚琴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弦敲擊樂器。
揚琴原是一種外來樂器,在明末清初傳至中國。經過數百年的應用和演變,尤其是建國以后的不斷改革,現已成為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民族樂器。長期以來得到國內外揚琴演奏家社會音樂文藝團體、教學院校和業余愛好者的廣泛應用。但由于揚琴是屬于多弦樂器(約130多根弦)琴弦張力較大,久而久之其框架易變形,面板易鼓裂,滾板易陷塌。一臺揚琴長則七八年,短則三四年就不能使用了。另外目前揚琴的音極不穩定,其隨著天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這對初學者和業余愛好者來說是一難點,對專業人士而言也是一個負擔和艱苦勞動,既費時又費力。所以普遍揚琴演奏者有一個共同感受和體會即是“打了一輩子揚琴,調了半輩子的音”,實在太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揚琴,其音穩定,琴不變形、面板不鼓裂、滾板不陷塌,且使用壽命延長。
本實用新型揚琴,包括由上、下琴梆和左、右琴頭組成的框架,其中在所述框架內裝有與所述框架內側形狀相吻合的金屬骨架。
本實用新型揚琴,其中所述框架的上、下琴梆和左、右琴頭通過螺釘和/或膠與所述金屬骨架固定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揚琴,其中所述金屬骨架上設有若干減重孔。
本實用新型揚琴,其中所述金屬骨架為鋁或鋁合金材料制成的。
本實用新型揚琴,其中所述上、下琴梆外側分別設有裝飾板。
本實用新型在原來揚琴的框架內裝上了金屬骨架,其起到支撐的作用,增強了琴頭、琴梆的抗拉能力。從而有效避免了在短時間內框架變形、面板鼓裂、滾板陷塌的蔽病。延長了使用壽命。據實踐證明其使用壽命可提高至原來的三到七倍;同時,由于安裝了金屬骨架,使揚琴隨氣溫的高、低、干燥或濕潤而變化的程度減低,從而加強了揚琴音調的穩定性,這樣就避免了在每次打琴之前都要調音的繁瑣勞動,基本每隔十天或半月甚至一個月調一次即可。從而,減少調音次數,減輕調音負擔,提高音準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細節和特點可通過閱讀下文結合附圖詳加描述的實施例即可清楚明了。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揚琴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C向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揚琴的金屬骨架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6為圖1的B-B剖視圖。
如圖1和圖2所示的揚琴,其結構包括由上、下琴梆1、2和左、右琴頭3、4組成的橫截面為梯形的框架5及固定在框架5上的面板6和位于面板6上方固定在琴弦固定板上的若干琴弦7。通常在琴弦固定板上方設置左、右蓋板8、9,其通過合頁固定在左、右琴頭1、2的外側面上。左、右蓋板8、9的作用在于覆蓋固定琴弦7的釘子(見圖6),達到美觀的效果。上、下琴梆3、4的形狀為近似扇形。
如圖3和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揚琴的金屬骨架結構,其形狀與揚琴框架5的內側形狀相吻合,其材質為鋁合金,其通過沉頭螺釘12和膠與揚琴的框架5固定在一起。在其與左、右琴頭3、4連結的金屬骨架上設有若干減重孔11。
圖5和圖6示出本實用新型揚琴金屬骨架與框架的具體連接方式。圖5為圖1的A-A剖視圖。圖6為圖1的B-B剖視圖。見圖5,在琴梆1和2上設有若干階梯孔13,沉頭螺釘12通過階梯孔13將金屬骨架10與琴梆1和2固定在一起。為了美觀,在具有階梯孔13的琴梆1和2的外側面用膠粘劑貼合有裝飾板14。見圖6,琴弦固定板15下方的琴頭3和4上設有若干階梯孔13,沉頭螺釘12通過階梯孔13將金屬骨架10與琴頭3和4固定在一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民族樂器廠饒陽分廠,未經北京民族樂器廠饒陽分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197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